初级佛学 第四课 中台四箴行
【前言】
人生在世,离不开做人与做事。一个人待人处事的态度与作风,不仅征显其人格,亦影响其未来的前途发展。做好人、结善缘、种善因,前途就光明;起恶念、做坏事、种恶因,前途就是黑暗。人身难得,我们必须审慎考量做人做事的准则,才不会枉费此生。做人,就要做好人、做善人;进一步,还要做正人,做正正当当、堂堂正正的人;就佛法而言,更要做大人,成就诸佛菩萨之圣果。做事,就要做好事、善事、正事,乃至于做大事,慈悲济世。
现今社会,人与人接触频仍,人际关系亦瞬息万变;在繁杂多变的环境中,待人处事务必要掌握原则,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指这一念心,心要正、意要诚,胸襟要开阔、要有包容的雅量,做人做事才能圆融无碍。「中台四箴行」即提出四个为人处事的原则,若能掌握这四个原则,这一生无论在道业、事业或学业上,都会有所成就。
中台四箴行为:「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
【对上以敬】──除我慢心
「上」,指辈份、社会地位、学识涵养,乃至修行功夫,比我们优越者。世间法中,上位者包括:父母、师长、社会贤达、上司、政府官员……等。出世法中,上则指佛、法、僧三宝。佛、法、僧三宝,引领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趣向菩提,所以更值得大众尊敬。「敬」就是尊重、恭敬。尊重他人,自己亦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以佛法而言,这就是因果的道理。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与人之间彼此互敬互重,我们的社会就能真正成为礼仪之邦、人间净土。
恭敬的反面,即是我慢。一般人通常都有慢心,因此流露在言行举止上,就自以为是、不尊敬师长、不敬重他人。慢心轻者,即潜藏不敬重、不重视他人的意识。慢心重的人,在社会上为人处事骄傲自大;或是自己觉得怀才不遇,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和同事又难以相处,时而想更换工作,因此事业不易成就。在修行上,起了慢心,则会障蔽智慧,无法了达实相真理,因此道业不易成就;最严重者为增上慢,未证言证,未得言得,如此即堕邪魔恶道。
恭敬心是对治我慢的良药。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业障,增长一分福德和智慧;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业障,增长十分福德和智慧。无论是世间法、出世法,恭敬心都十分重要。居士们来到道场,养成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心,进一步扩及家庭、社会,自然而然对任何人都能恭敬,如此人与人之间就能减少烦恼和磨擦,家庭就能够和谐,社会自然就能够安定。时常以「对上以敬」的道理来省察自己的行为,做人一定有所成就,做事也会障碍减少,助缘增加,容易完成目标。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常常存有恭敬他人的诚意,养成习惯后,自然就能做到「对上以敬」。
【对下以慈】──除瞋恚心
「下」即是指晚辈,乃至于三涂恶道的众生。「慈」即是慈悲心,具足慈悲就能去除瞋恚心。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法更进一步,提倡冤亲平等、物我平等,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论与自己有缘或无缘的众生,都无条件的以慈悲心对待。不仅以孝顺自己父母的心去孝顺他人的父母,以关爱自己子女的心去关爱他人的子女,对任何人都不分亲疏,甚至敌人、仇人或冤家,亦不计较,平等一如,这就是冤亲平等。不但对所有人一律平等,乃至对动物、一草一木,都要关心爱护,不忍伤害;不仅不杀生、不食众生肉,还要积极护生、救生,此即慈悲心的具体实践。
慈悲是对治瞋心的良药。瞋心属火,瞋心一起,火烧功德林,不仅障蔽清净自性,而且有害健康,还会感召众叛亲离的果报。世界上有战争、有火灾,即是由于瞋心所感,所以希望外面的境界清净、安定、太平,必须先净化自心。《维摩诘经》云:「心净则佛土净」,心清净,所处的世界就是净土。若能将慈悲的精神推及社会各阶层,对人、动物、植物,乃至一切众生,都能予以关心与爱护,人人都具足慈悲心,那么伤生害命、绑票勒索、仇恨斗争、战争动乱……等现象,便不复出现,人间就是极乐净土。
慈悲心就是菩萨的境界,平时若养成慈悲为怀的气度,具足慈悲心,就和菩萨的法界相感通。古德云:「相由心生」,慈悲心广大的人,容貌、仪态都具有亲和力,大众自然喜欢亲近;相反的,瞋心重的人,面容恐怖狰狞,让人不敢接近,甚至避之唯恐不及;所以什么样的因心,就感什么样的果报。
「对下以慈」,对一切众生都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做到了大慈悲心,不但自己的身体会健康,人生旅途会顺利,而且能够利益社会国家及一切众生,如此行菩萨道,就能成就净土的果报。
【对人以和】──除粗暴心
「对人以和」,为人要和善,对人要和悦、和蔼,与人相处要和气、和睦,如此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众缘和合,做起事来,就容易成功。家庭和合,才能万事兴隡;事业和合,才会和气生财;团体和合,才能发展、茁壮;社会和合,同心协力即生祥瑞;国家和合,就能富强安康;道场和合,佛法定能兴盛。
「和」就是无诤,无诤是修行中一门重要的功课。「和」可以除去粗暴心,化解暴戾之气。由于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若各持己见,就容易产生争执与摩擦;在争论的过程中,自己起了慢心、瞋心而不自觉,而且还自以为是,就是修行的一大障碍。若能做到和合无诤,道业就能成就;彼此同心协力,道场才会兴隆。
和合才能团结,团结才有力量。尤其是台湾,处于弹丸之地,更需要和合与团结;如果不和合,就如同兄弟阋墙,自乱脚步;如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所以无论个人、家庭、团体、社会、国家,世间法、出世间法,做人、处事,和合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
【对事以真】──除虚伪心
「真」,就是实在、不虚假。真诚心可以去除虚伪。对人真诚,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对事以真,认真地将事情做好,是处事的重要原则。例如,研究学问是为了穷究真理,贡献社会,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做事要脚踏实地,对于份内之事,认真尽职、勇于承担,绝不投机取巧、推诿敷衍;并且不假公济私,例如公家的电话,若非公事绝不使用,乃至于一枝铅笔、一张信纸,都不随便取为私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对事以真。
修行更要真,对自己的道业要认真用功,不是虚应故事、附庸风雅,而是要真正了生死、度众生。念念不空过,时时反省检讨,起了贪瞋痴慢疑的心,立刻觉察、觉照,改过迁善,如此就是真正的落实修行。时时刻刻迴光返照,保持当下这念清净心、不动心、觉悟的心、作主的心,这就是绝对的真。
大部份的人都有虚伪心,修行就是要以真诚不二的心来消除虚伪心,做到了「对事以真」就有无量的福报。佛法讲善缘和福报,一个人如果没有福报,就不容易有善缘,做任何事都不易成功。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人算计得再周详,到最后仍免不了无常变化,这就是因为平时福德累积不够,一点一滴皆前因,因缘果报,丝毫不假。日常生活中,若能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并且认真处理每一件事,就是在结善缘、修福报,就能广集福慧资粮,招感光明如意的人生。
【结论】
以恭敬心,去除慢心;以慈悲心,化解瞋恚;以谦卑、忍辱、和合的心,消弭粗暴与对立;以真诚坦然的心,转化虚伪不实。秉持着中台四箴行来用功、学习,这一生无论是做人、做事、学业、事业、道业等,一定有所成就。若能本着「中台四箴行」的道理,来净化身心,并且推广至社会、国家,如此即是自利自他的菩萨行,无论世、出世法,皆得圆满成就。
【习题】
一、「中台四箴行」可分别去除何种烦恼?
二、在生活中,如何「对上以敬」,请举例说明。
三、当小孩或晚辈的言语、举止不当,引起自己情绪愤怒时,要以何方法落实「对下以慈」?
四、工作中,若遇到因缘不好的伙伴时,要如何落实「对人以和」?
五、以自己为例,说明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对事以真」?
六、分享自己的课后心得?
注:本文转载自,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