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佛学
  3. 佛学入门知识

佛学入门知识

  • 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诗曰:  言招苦果孽衍因。闭口如哑似木人;  恶毒相师殃子祸,不祥远弃离王亲。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魄太子出生后,便知道自己的宿命,

    2023-09-26 09:03 247
  • 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

      那天在同净兰若,会长继兴法师语重心长地说:社会上一般社团,成员之间彼此意见不合之事常有所闻。美佛会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也不可能人人都是圣者,人难免有失焦失误之时,此时指责、漫骂唯有加深缝隙,于事

    2023-09-26 09:03 225
  • 妄语戒之戒相及其受持(释普性)

      我们知道,佛陀在种种不同的因缘下,依据众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不同的戒律。但佛教戒律并不是机械的教条,而是生活化的、理性的,正如圣严法师所说:从原则上说,佛教并没有甚么教条,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

    2023-09-26 09:03 260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引导他人学佛……如果只是在制造是非,则自己与他人,常常都会两败俱伤。  常常听到

    2023-09-26 09:03 256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佛陀在教化弟子时,经常向弟子们讲说各种恶行与善行,令弟子们远离恶行,奉行善行。仅就语言方面来说,佛陀分别向弟子们介绍了四种恶语与四种善语,让弟子们随时守护自己的口业,不说恶语,只说善语。佛所说

    2023-09-26 09:03 353
  • 口业清净

    一、口业最伤人,也最害己  口业清净是人生的享受,因为如果从未因一时气愤,恶口辱骂人,就不会斩断多年的情谊,而人缘散去。如果从未冤枉人,或毁谤别人的清白,使别人含冤莫白,清名受损,而含恨一生,无法

    2023-09-26 09:03 356
  • 持咒心得

      修持经文或咒语分四个阶段:受,读,诵,持。1受:看了经文,看了咒语的功德,可以接受这个咒语,可以接受这部经书。能说出此经文、此咒语名称。而持经名,持咒名,跟持佛名一样,同样是功德无量。2读:接受之后,就开始读经,读咒。读,就是看着书本,一字一句的念出。还不会背诵。

    2023-09-26 09:03 361
  • 为什么不能说四众过失?

      说四众过,就是虚妄来议论出家二众和在家二众的过失。我们凡夫在世间做人,无论在怎么有涵养的人,都不免多少有一点点的过失,所谓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我们不要说一些不知道他是否有过,不可以随便任

    2023-09-26 09:03 366
  • 为什么要持咒?念咒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持咒?许多经,都说持咒,可以治愈各种疾病,甚至连一切贪嗔痴心病,亦能去除。持咒方便,易于习诵。口诵即是真行,能断烦恼,安乐法身,不需要通教典,即可成就。如病人得了药,服之能除病安身,不需要精通医书。如果要先广知医书,精通药性后,再去治病,这种人,恐怕是万中人难找一个。许多修行法门,都要求明悟真心,然后修行。

    2023-09-26 09:03 366
  • 普贤行愿品简介

      《普贤行愿品》,一卷,唐般若译,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原是般若所译四十卷《华严经》的标题,《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乃以为品名,专指《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普贤行愿品》的异译很多。西晋·聂道真译的《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就大体概括了它的内容,似乎是它的异译;不过因为翻译的不甚善巧,译文只有简略的长行,与本经的文字外形不一致。

    2023-09-26 09:03 364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755-29584627

微信号:1371376991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