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佛教的译经盛世?
在魏晋之后,社会政治动荡不安,传统的儒学名教也支离破碎,当时的名僧名士都消极避世,并改为追随老庄的无为思想。在这个时期中,道安大师和他的弟子慧远等博学多识的儒学大师,开始把庄子的无为思想与佛教的般若性空学说作了系统的融合,然后佛教又开始了迅速传播。
在三国时期,魏地的佛教主要以般若学和译经为主,朱士行曾经在洛阳开讲《道行般若经》,昙柯迦罗翻译了《僧祇戒心》、昙无谛翻译了《昙无德羯磨》。在吴地,佛教的另位一位重要传播者是康僧会具,他的代表性译著是《六度集经》。
在西晋时期,佛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仍然是翻译佛经,代表人物是竺法护,其翻译的代表著作是《光赞般若》、《维摩》、《宝积》、《涅槃》、《法华》等经典。
在南朝时期,对佛经的翻译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个时期,不管是翻译佛经的卷数还是翻译佛经的范围,都是很可观的,例如僧佑的代表作《释迦谱》、《出三藏记集》,宝唱的代表作《名僧传》、《比丘尼传》,慧皎的代表作《梁高僧传》等,都是重要的汉译佛经。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内容更精彩!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