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觉法师
惟觉法师
惟觉法师(1928年-2016年)生于四川省营山县,俗姓刘,家庭殷实。年少聪慧。学养丰富。喜阅佛教经典,有出尘之志。台湾佛教禅宗大师,中台禅寺创建者,其所创的中台禅寺被认为是台湾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中台禅寺、法鼓山、慈济基金会、佛光山)之一,也是倡议发起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八大高僧之一。
中文名 | 释惟觉 | 出生日期 | 1928年 |
别名 | 惟觉老和尚、惟觉法师 | 逝世日期 | 2016年4月8日 |
国籍 | 中国 | 毕业院校 | 香港华侨工商学院 |
出生地 | 四川省营山县 | 主要成就 | 台湾中台禅寺开山方丈、台湾佛教禅宗大师 |
曾在晋德中学(现营山中学)读初中,15岁时辞别故乡,到香港华侨工商学院学习,后入伍于1949年去台湾。于1963 年秋在基隆十方大觉寺 ,依灵泉长老座下披剃出家,字号知安,法名惟觉。在台北县万里乡山中,闭关茅棚十余年。后应大众恳请弘化利众,始出草寮,辟建灵泉寺。随着皈依的四众弟子人数骤增,为了安僧度众,乃创建中台禅寺 ,于2001年 9月1 日落成启用,以“佛法五化──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为弘扬佛法的方向;广传禅宗心法,积极推动禅修教育。创建灵泉寺、中台佛教学院、中台禅寺、 普台国民小学、 普台高级中学、 中台山博物馆,以及中台禅寺海内外一百零八家分院精舍。
2016年4月8日,台湾中台禅寺开山方丈释惟觉圆寂,享寿90岁。
人物生平
深具佛缘
惟觉老和尚,俗姓刘,四川省营山县人。年轻时即对无常之理深有体会,虽博览儒家群书,仍无法穷究生命奥义的全貌。直到接触佛法,对佛学圆融广大的义理深感叹服,即深入精研。初时以专修净土为主,精勤念佛。
出家潜修
1963年秋,在台湾省基隆市十方大觉寺,从灵源法师剃度出家,赐法名知安,字惟觉。翌年受苦修。70年代末期,从香港返回台湾,住具足戒。后于南港县(今属台北)普门寺、宜兰县吉祥寺、新竹县圆明寺,以及香港大屿山茅棚等多处闭关台北县的石碇、平溪,有时也到台北市信义路的一处讲堂授课。80年代初,居士发心在台北县万里乡芥子山区,买了一块供养地,法师亲自动手盖了一间简陋茅棚,继续他的清修生涯。
1964年,于基隆十方大觉禅寺圆受具足戒。出家后矢志苦行,朝夕不倦,遂深契实相念佛,禅净一如的至理。
1970年初,于台北县万里乡山中潜迹闭关,住茅棚、着纳衣、食粗蔬,苦修十馀年保养圣胎。
1982年产业道路开发,游客相访,请法后深蒙法益,相传之下慕道者日增,因大众恳请出关弘法利众,始出茅蓬,辟建灵泉寺。
1986年,阳明山国家公园内修了一条产业公路,过路游客发现法师朴实厚重,生活勤俭,于是向这位器宇超凡、气定神间的修行人请教佛法,由于法师智慧如海,总是给游客非常圆满的答案,使信众大为折服。逐渐由访客成了皈依弟子,请法者络绎不绝。声誉日隆,龙天拥出。
1987年,由于机缘成熟,法师创建了灵泉寺,开始只有四位僧人,第一次“禅七”约20多人,法师应机施教,禅法活泼圆融,普传心法,深受弟了欢迎。先后亲主“禅七”近七百次,美国、加拿大弟子恭请前往主七,震撼了海内外佛教界。
1992年3 月,灵泉寺即将落成之际,于台中德基关房闭关二个月。闭关圆满时,将关中观行所得,以〈梨花偶成〉诗四首,开示弟子修行的次第。
2000年6 月至12月,在中台禅寺即将落成前,于花莲瑞穗关房再度闭关六个月。
法师高树法幢,大振宗风,中台山已在台湾各大都市设立80余处精舍。现灵泉寺已不敷使用,1994年于南投县埔里镇,新建规模宏伟的道场,中台禅寺,接引学人,济度众生。成为台湾佛教界领袖人物之一,他所领导的中台禅寺也成为岛内深具影响的佛教教团。法师法缘殊胜,各界众多显达皈依门下,仰法师之智慧德行。法师爱国情怀实乃可嘉,多次回大陆参访,为山东省运回流失国外多年佛宝文物四件。
2002年4月16日,回家乡南充市观光,进行两岸佛教文化交流,受到政府和僧众的热情接待。并心系家乡教育,在营山县设惟觉教育基金会,殷殷赤子心,拳拳爱国情。法师乃我国近代的一位杰出爱国高僧。
灵泉弘法
1987年,应大众祈请创建灵泉寺,并于灵泉寺现址修建玉佛殿,举办第一次禅七,参加僧俗弟子约二十多人。 1991年11 月17日至 1992年1 月5日,于灵泉寺举办四十九日精进禅七,为台湾佛教界之创举,禅门宗风自此蔚然而兴。此后主持海内外禅七,迄今已达数百馀梯。在灵泉寺期间,除了禅七之外,也常应各界之邀请,开示佛法。每年的无遮法会、弘法大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社会人士前来听闻佛法,因蒙获法益,而踊跃布施房舍供作精舍道场。此期间,惟觉老和尚应请于台湾各大都市设立七十馀家精舍,使社会大众皆能就近学习佛法、禅修静坐。
创建中台禅寺
随着皈依的四众弟子人数骤增,为了安僧度众,乃决定筹建中台禅寺。于 1992年7 月30日,依法成立“中台禅寺筹建委员会”,正式开始筹建工作。 1994年9 月4日举行“中台禅寺开山动土奠基大典”, 1995年通过建筑执照,正式动工。历经三年规画与七年建设,于 2001年9 月1日正式落成启用。落成后随即举办“世界宗教文化交流研讨会”及传授如来三坛大戒暨在家菩萨戒会。随后,并陆续举办海峡两岸艺术文化交流研讨会、大陆佛教学术参访团座谈会,以及中台禅寺宗教艺术文化参访团等交流活动。
2005年,将中台禅寺住持重任交予弟子见灯和尚。
台湾生态协会、环保联盟、荒野保护协会、绿党等环保团体也批荒唐:“应就地正法,却就地合法!”地球公民协会则指出,中台禅寺有十二.五公顷用地违法开发、占用,其中也包括了“林业用地”,未来森林法修正通过,这些用地即可就地合法。
推动三大教育
惟觉老和尚深谙教化之重要,藉由僧众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大领域,将佛法落实于各阶层中,令大众皆能获得佛法薰陶,以达安定人心之效。
僧众教育
1993年5 月2日,创办中台佛教学院,培育僧才,成就法门龙象。并亲拟“教理、福德、禅定”三环一体教育旨纲,在学院中深入经藏,解行并重,培育出“外现声闻身,内密无上印,身行菩萨道,广度诸有情”的菩萨僧才,荷担如来家业。佛教学院所培育的僧才,或于中台禅寺各分院精舍弘扬佛法,或于常住执事,或于佛学院致力于僧伽教育,秉持菩萨之愿行,学以致用,广行六度弘法利生。
社会教育
自 1992年4 月,于台北市成立北部第一家精舍 ――普光精舍,因就近听经闻法,深受佛法利益,各地居士遂纷纷启请成立精舍。为成就居士学佛愿心,让忙碌的现代人,不须长途跋涉就能听经闻法、禅坐净心,因此于各地普设精舍。精舍中定期举办各级禅修课程、法会共修,乃至举办公益活动、社区服务、成立助念团……,达到弘扬佛法,安定社会的功用。至 2008年止,中台禅寺于海内外设立精舍分院达一百零八家,遍布美国、澳洲、意大利、奥地利、日本、香港、泰国、菲律宾等地。
学校教育
为弘扬佛陀“觉的教育”,让下一代拥有最好的学习环境,创办了普台国民小学、普台高级中学暨附设国中部。普台教育创办之初,惟觉老和尚亲自擘画“国小、国中、高中 ――三学一贯”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校训,以“长程教育、永续经营、教学成果、走向国际”为校政旨纲,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以培养才德兼备的社会栋梁,树立教育新典范,开创宏大的教育愿景。 2004年,普台国小正式开学;2006 年,国中部招收一年级学生; 2009年8 月,普台高中也落成开学,在“中学为体、佛法为根、世学为用”十二年一贯的全人教育下,实现以教育安定社会、净化人心的目标。
创建中台山博物馆
为推动“佛法艺术化”的理念,成立“财团法人中台文化艺术基金会”,创办中台山博物馆,于 2009年10 月3日落成开馆。除了展示馆藏文物之外,中台山博物馆亦与友馆进行多次交流,如展出浙江省博物馆所藏雷峰塔遗址出土文物及浙江省各博物馆所藏之阿育王塔,以及西安碑林博物馆致赠之历代名碑拓本等。期透过佛教文物作为历史见证,让有缘大众领略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净化人心、安定社会的利生本怀。
海外弘法
1993年12 月23日赴加拿大弘法,于 12月26 日至1994年 1月2 日在加拿大潘桃市 (Pentincton) 主持禅七;1 月3日于温哥华开示“禅的利益与习禅方法”。 4月13 日,纽约皇后区法拉盛的台湾会馆开示“禅与现代人生”。
1994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举办弘法大会,开示“禅与现代人生”。后于 Cal Poly 大学举行禅一。11月 20日至11 月26日于纽约庄严寺主持禅七。
1998年,赴美国德州休士顿弘法,于德州菩提精舍开示“禅与净”。
2004年,赴美弘法,主持休士顿分院普德精舍、硅谷分院太谷精舍洒净暨佛像升座大典。
2010年,赴美弘法,于旧金山硅谷分院太谷精舍、德州休士顿分院普德精舍开示、于佛门寺传授八关斋戒、为位于休士顿的中台禅寺世界禅修中心第一期工程德州宝塔禅寺主持落成大典,以及为洛杉矶分院中洲禅寺主持落成开光洒净法会。
推动两岸交流
2001年4 月2日至 10日,组成“中台禅寺宗教艺术文化参访团”至四川成都,进行宗教文化参访交流。提出“两岸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教未通,中台先通。”揭开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的序幕。此后,无论是艺术、宗教、学术、文化等方面,都有良好而友善的互动交流。
2002年,亲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恭迎佛指舍利莅台,于中台禅寺供奉长达十天,联合南投县各界举办“迎奉佛指舍利祈福大法会”。
2002年4月,在离家半个多世纪之后,第一次回到营山县老家,写《返乡记》以述心曲:“出家修行不计秋,五十七载故乡游。沧海桑田如梦幻,海峡两岸心悠悠。”
2006年,惟觉老和尚为倡议发起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八位佛教高僧之一,并亲赴杭州参与大会,于大会上作“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主题发言。应四川大学邀请演讲,并受聘为名誉教授。4 月15日,惟觉老和尚与灵隐寺方丈木鱼长老于灵隐寺签字结盟为“同源禅寺”。
2009年,应邀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并作“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之主题发言。
2012年,应邀参加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并作“和谐世界,同愿同行”之主题发言。
教育理念
惟觉法师的教育理念是,“教理以定知见,福德以为资粮,禅定以明心性”,以此三事 “教理、福德、禅定”做为僧众教育方向,三环体的教育回护用功,解行并重,以成就内证无上解脱之道,外行弘法利生之大业。提出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待人以和,处事以真”,认为真正落实推动僧伽教育,培育弘化僧才,通过精舍加强僧伽教育并从僧伽教育中,深化社会教育,普及孝中、高学校,在社会教育中推动佛法。
惟觉法师发大宏誓愿,出家后精进修行,潜迹山林行苦僧行,由独居芳棚到建设千僧道场,由民国七十六年收徒有四人,在家皈依徒有三百人,至中台禅寺落成启用时,出家弟子有一千多人,皈依在家众有数十万人,并向一百万众弟子为目标,高举法幢在人世间广传佛法。
弘法理念
佛法五化
2000年,创办中国世纪佛教协进会,在会中的专题演讲“新世纪的责任与展望”中,倡导以佛法的五化运动──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作为新世纪的责任与展望。
中台四箴行
微妙高深的禅法,不离行住坐卧的践履,为落实佛法生活化,开出实践佛法的具体准则 ――“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作为四众弟子日常行持之圭臬。
【对上以敬】──除我慢心
“上”,指辈份、社会地位、学识涵养,乃至修行功夫,比我们优越者。世间法中,上位者包括:父母、师长、社会贤达、上司、政府官员……等。出世法中,上则指佛、法、僧三宝。佛、法、僧三宝,引领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趣向菩提,所以更值得大众尊敬。“敬”就是尊重、恭敬。尊重他人,自己亦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以佛法而言,这就是因果的道理。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与人之间彼此互敬互重,我们的社会就能真正成为礼仪之邦、人间净土。
恭敬的反面,即是我慢。一般人通常都有慢心,因此流露在言行举止上,就自以为是、不尊敬师长、不敬重他人。慢心轻者,即潜藏不敬重、不重视他人的意识。慢心重的人,在社会上为人处事骄傲自大;或是自己觉得怀才不遇,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和同事又难以相处,时而想更换工作,因此事业不易成就。在修行上,起了慢心,则会障蔽智慧,无法了达实相真理,因此道业不易成就;最严重者为增上慢,未证言证,未得言得,如此即堕邪魔恶道。
恭敬心是对治我慢的良药。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业障,增长一分福德和智慧;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业障,增长十分福德和智慧。无论是世间法、出世法,恭敬心都十分重要。居士们来到道场,养成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心,进一步扩及家庭、社会,自然而然对任何人都能恭敬,如此人与人之间就能减少烦恼和磨擦,家庭就能够和谐,社会自然就能够安定。时常以“对上以敬”的道理来省察自己的行为,做人一定有所成就,做事也会障碍减少,助缘增加,容易完成目标。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常常存有恭敬他人的诚意,养成习惯后,自然就能做到“对上以敬”。
【对下以慈】──除瞋恚心
“下”即是指晚辈,乃至于三涂恶道的众生。“慈”即是慈悲心,具足慈悲就能去除瞋恚心。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法更进一步,提倡冤亲平等、物我平等,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论与自己有缘或无缘的众生,都无条件的以慈悲心对待。不仅以孝顺自己父母的心去孝顺他人的父母,以关爱自己子女的心去关爱他人的子女,对任何人都不分亲疏,甚至敌人、仇人或冤家,亦不计较,平等一如,这就是冤亲平等。不但对所有人一律平等,乃至对动物、一草一木,都要关心爱护,不忍伤害;不仅不杀生、不食众生肉,还要积极护生、救生,此即慈悲心的具体实践。
慈悲是对治瞋心的良药。瞋心属火,瞋心一起,火烧功德林,不仅障蔽清净自性,而且有害健康,还会感召众叛亲离的果报。世界上有战争、有火灾,即是由于瞋心所感,所以希望外面的境界清净、安定、太平,必须先净化自心。《维摩诘经》云:“心净则佛土净”,心清净,所处的世界就是净土。若能将慈悲的精神推及社会各阶层,对人、动物、植物,乃至一切众生,都能予以关心与爱护,人人都具足慈悲心,那么伤生害命、绑票勒索、仇恨斗争、战争动乱……等现象,便不复出现,人间就是极乐净土。
慈悲心就是菩萨的境界,平时若养成慈悲为怀的气度,具足慈悲心,就和菩萨的法界相感通。古德云:“相由心生”,慈悲心广大的人,容貌、仪态都具有亲和力,大众自然喜欢亲近;相反的,瞋心重的人,面容恐怖狰狞,让人不敢接近,甚至避之唯恐不及;所以什么样的因心,就感什么样的果报。
“对下以慈”,对一切众生都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做到了大慈悲心,不但自己的身体会健康,人生旅途会顺利,而且能够利益社会国家及一切众生,如此行菩萨道,就能成就净土的果报。
【对人以和】──除粗暴心
“对人以和”,为人要和善,对人要和悦、和蔼,与人相处要和气、和睦,如此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众缘和合,做起事来,就容易成功。家庭和合,才能万事兴隡;事业和合,才会和气生财;团体和合,才能发展、茁壮;社会和合,同心协力即生祥瑞;国家和合,就能富强安康;道场和合,佛法定能兴盛。
“和”就是无诤,无诤是修行中一门重要的功课。“和”可以除去粗暴心,化解暴戾之气。由于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若各持己见,就容易产生争执与摩擦;在争论的过程中,自己起了慢心、瞋心而不自觉,而且还自以为是,就是修行的一大障碍。若能做到和合无诤,道业就能成就;彼此同心协力,道场才会兴隆。
和合才能团结,团结才有力量。尤其是台湾,处于弹丸之地,更需要和合与团结;如果不和合,就如同兄弟阋墙,自乱脚步;如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所以无论个人、家庭、团体、社会、国家,世间法、出世间法,做人、处事,和合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
【对事以真】──除虚伪心
“真”,就是实在、不虚假。真诚心可以去除虚伪。对人真诚,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对事以真,认真地将事情做好,是处事的重要原则。例如,研究学问是为了穷究真理,贡献社会,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做事要脚踏实地,对于份内之事,认真尽职、勇于承担,绝不投机取巧、推诿敷衍;并且不假公济私,例如公家的电话,若非公事绝不使用,乃至于一枝铅笔、一张信纸,都不随便取为私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对事以真。
修行更要真,对自己的道业要认真用功,不是虚应故事、附庸风雅,而是要真正了生死、度众生。念念不空过,时时反省检讨,起了贪瞋痴慢疑的心,立刻觉察、觉照,改过迁善,如此就是真正的落实修行。时时刻刻回光返照,保持当下这念清净心、不动心、觉悟的心、作主的心,这就是绝对的真。
大部份的人都有虚伪心,修行就是要以真诚不二的心来消除虚伪心,做到了“对事以真”就有无量的福报。佛法讲善缘和福报,一个人如果没有福报,就不容易有善缘,做任何事都不易成功。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人算计得再周详,到最后仍免不了无常变化,这就是因为平时福德累积不够,一点一滴皆前因,因缘果报,丝毫不假。日常生活中,若能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并且认真处理每一件事,就是在结善缘、修福报,就能广集福慧资粮,招感光明如意的人生。
禅门宗风
精进禅七
为使禅门心法普利群生,自 1987年于灵泉寺举办精进禅七起,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心法,大振法锡,带动社会大众禅修的风气。自中台禅寺落成后,每年为僧俗二众主持八至十梯次精进禅七,参加的学人徧及各阶层,包括出家僧众、教育界、企业界、司法界、建筑界、医疗界、大专青年、一般社会大众,更有远从海外各地的国外人士,不远千里来台参与禅七,迄今举办过的禅七已达数百馀梯。从初次的二十多人禅七,到近些年每梯次千人的禅七,至今已有三万多人次透过精进七日禅修,洗涤烦恼尘垢,进而定心、净心、明心,寻回生命的活水源头,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
儿童禅修营
1993年,应台北市教育局之邀,在灵泉寺为七十多位国小学童举办禅修营。及至今日,每年暑假的小星辰儿童禅修营,每梯次都吸引上千名孩童及大专青年参加。
大专青年禅修营
1994年,创立“中华民国大专青年禅学会”,定期举办大专青年禅修活动,每年专为大专青年举办星灯营,引领大专青年体验清凉自在的禅风。
禅修课程及活动
指导中台禅寺各分院精舍禅修班教材,拟定初级、中级、高级禅修教本,于精舍禅修班课程中教导社会大众禅修及佛法正确知见,精舍学员除了每年固定的禅七用功,更有不定期的半日禅、一日禅共修,以及中台禅寺终年不断的“中台一支香”,期透过种种禅修教育,令大众皆能契自心源,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人物著作
《见性成佛》惟觉老和尚开示录 出版者:财团法人中台山佛教基金会
《禅心世界(一)》惟觉老和尚开示录 出版者:财团法人中台山佛教基金会
《惟觉法语》 出版者:财团法人中台山佛教基金会
《佛说八大人觉经》惟觉老和尚经典开示录 出版发行:文心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见性成佛》
《中台实相Ⅱ》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