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庵大师
省庵大师
省庵大师(1686-1734)清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俗姓时,名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八月初八日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生来即不沾荤食,少时显其聪慧醇和之本性,仿佛与生俱来便脱俗离尘。父亲早亡,母亲张氏知其与佛有缘,便成就其出家志愿。省庵七岁时,母亲领他往清凉庵礼容选和尚为师。从其受学佛典教规,兼习世典儒书,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十五岁,正式剃度进受具戒,此时业已博通佛儒,能诗善赋,且精于书法。
中文名 | 省庵大师 | 信仰 | 佛教 |
别名 | 名实贤,字思齐 | 出生日期 | 公元1686 |
民族 | 汉 | 逝世日期 | 公元1734 |
出生地 | 江苏常熟人 | 代表作品 | 《劝发菩提心文》《净土诗集》 |
职业 | 中国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 | 《省庵大师语录》《省庵法师遗书》 |
人物生平
省庵大师并不耽于别业,而于生死大事未尝忘怀。他知书达理,忠厚孝顺,在母亲逝世后,曾跪于佛前诵《大方便报恩经》四十九日。并于每年母亡忌日,设像修供,诵经济度。
偶有一日,省庵入于善仁寺,忽然一僧扑地而死,大师顿然感悟生命之无常,因而警策自身应精勤修行。他严持戒律,不离衣钵,日中一食,胁不着席。后云游四方,参善知识。
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二十五岁时,依止渠成法师与绍昙法师学习教理,专志研究大乘性相,小乘方等经典等。恒历三年,终于三观十乘之旨,性相二宗之学,无不融会贯通。因省庵学有所得,绍昙法师传法给他,授其为天台正宗灵峰四世。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师二十九岁,前往崇福寺求学于灵鹫和尚座下,参“念佛是谁”的话头,禅修精进,操持严密,历时百二十日,豁然开悟,作言:“我梦醒矣”。自此之后,应机自在,辩才无碍,灵鹫和尚知省庵为佛门法器,欲传法嗣,大师婉辞拒之,作礼而去。
次年,在真寂寺闭关修行,日间阅读三藏经典,夜晚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如是夜以继日地精进用功三年,于此期间得念佛三昧,并抽时注解了莲池大师的“西方发愿文”。期满出关后,真寂寺的僧众恭请省庵大师讲《法华经》,大师升座讲经,以无碍之辩才与精辟的理论,博得在场僧俗大众由衷的赞许。后又曾应绍昙法师之命,于杭州隆兴寺代为宣讲经律,与会人等无不称善。从此之后省庵大师盛名远扬。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往诣四明阿育王塔瞻礼佛陀舍利。师于塔前先后五次燃指供佛,因一心想往生西方净土,是以发四十八大愿,感得佛陀舍利大放瑞光。而作诗云:“迦文灭度二千年,舍利于今尚灿然。自庆宿生何善利,得瞻光相塔门前。一颗如珠缀小钟,青黄赤白现何穷。自心还见自心相,不是如来色不同。殿含宝塔塔含空,尘尘刹刹本自融。八万非多一非少,毫端应现宝王宫。医王虽去药还留,惭愧痴儿病未疗。读罢涅盘遗教品,伤心不觉泪长流。”是以每年佛涅盘日,省庵大师都会广集僧俗大众,讽诵经典,礼佛作供。并对大众宣讲《遗教经》和《佛说阿弥陀经》,与禅宗教旨是心是佛的奥旨相结合,以使所讲遍益大众,达到三根普摄,利钝全收之目的。
清朝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已近不惑之年的省庵大师,移锡杭州梵天寺,其著名作品《劝发菩提心文》便是在此时写成的。文中字字珠玑,内容恳切感人。自从问世以来,不知激励了多少学佛修行者发心向上,精勤修持。由于省庵的身教言传,名声远扬,影响四方,江苏浙江一带乃至邻近省份的四众弟子,仰慕大师之盛名,投其门下求学从教者日渐增长。其后他虽曾转居几所丛林,然跟随左右者仍不在少数。如是盛景历时几近十年,其后他又应永福寺、普庆寺、海业寺、仙林寺等禅宇之邀,主持寺务,以清规戒律规范道常宣讲天台禅净诸宗经教以利群机。四方僧俗,参方求学者云集。每每能使道场兴旺,海众安和。
省庵后来退隐于杭州仙林寺,净心念佛,足不出户,摒绝诸缘,专修净业。同时也领众熏修,策励同修深信心,发坚固愿,专志念佛,以期得以往生西方净土。是时人皆称谓师乃“永明延寿禅师”乘愿再来。
晚年的省庵大师受信众之请回到杭州凤山的梵天寺居住,为能更广泛地弘传净土法门,普济群萌,利乐有情,他于清朝世宗雍正七年(公元1729)创立了专弘专修弥陀净土的团体--莲社,集有志净土,信愿念佛者,为文立誓,以尽形寿为期限,将每日的功课定为二十分,十分持名念佛,九分作观想,一分礼拜忏悔,如是夜以继日地精进不已。
在大师的影响下,与会众等,同修共行,得益匪浅,得度者凡数百众。到清世宗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腊八佛成道日,大师普告众弟子言:“吾于明年四月十四日将长往矣”。自此以后,于寸香斋室掩关静修,规定昼夜持念佛号十万声,恒常不变,乃至次年四月二日出关,越十日,遍告大众说:“吾十日前见西方三圣降临虚空,今再见矣,吾其生净土乎。”遂后嘱咐寺院事务,再往城中遍辞诸护法居士等。侍者请大师留下遗训,大师以偈书云:“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书讫又告现前大众说:“吾十四日决定往生了。尔等为我集众念佛。”十三日停饮食,闭目静坐,十四日五更时沐浴更衣,于室中面西趺坐。到了已时,远近缁素围聚,悲涕作礼恳切请愿大师住世度人。是时省庵大师复又睁眼环视大众说:“吾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矣。”言毕合掌称佛名号安然而寂。是年腊月八日,众弟子奉师灵骨于常熟琴川拂水岩之西。
于乾隆七年二月十五日,杭州一带大师的弟子等奉迎遗骨重建塔于阿育王寺之右,其旧塔则改为衣钵塔。省庵于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八月初八日,圆寂于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四月十四日,住世四十九年,僧腊二十五载,住世间虽不算长久,但对净土宗所作的贡献却深广无比。
佛学思想及其影响
省庵大师
省庵大师的佛学思想可说是集中了佛学之大成。自受戒以来,深研戒法,严持律范,尝言:“行在梵网,志在西方。”早年于渠成、绍昙法师座下对天台、法相以及法华、止观诸部都有深入研究。参谒灵鹫和尚而参禅开悟,闭关阅藏静心念佛而得念佛三昧。如是阅历,足以说明他佛学造诣之高深。然而论其重点,其佛学思想则主要体现于净土的理念,于《劝发菩提心文》中所列十种因缘发起菩提心,其中第九因缘说道:“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道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过于此。
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莫若发广大心。暂持名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万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言辞简明扼要,深为摄受人心,细品读之,菩提心油然而生,净土愿行自然发起。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最后说道:“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如是言论可谓苦口婆心,善意可嘉。
省庵由禅观而入于净土,以其早年在禅修上所得成就,综合净土法门的修持经验,曾作这样一首偈颂,普劝修禅者也象自己一样转归净土,偈曰:“一句弥陀,头则公案,无别商量,直下便判,如大火聚,触之则烧,如太阿剑,撄之则烂,八万四千法藏,六字全收,千七百只葛藤,一刀齐断,任他佛不喜闻,我自心心忆念,请君不必多言,只要一心不乱”。此中显露的佛学思想必会影响许多修行者的观念。
大师自己在少年时也精于世俗诗词等学,后来因为专志佛学,虽有诗文作品,则都为“念佛偈”、“劝修净土诗”之类的作品。如“念弥陀佛贵在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资粮成,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等等。大师之诗文全是修行中有感而发,并非故为造作。
是以为避弟子平时迷于诗文而耽误修行,曾教导说:“人命在呼吸间,哪有闲工夫学世谛文字,稍一错此良机,便成他世,再想回头,则难矣!”为普劝来求学之修行者,珍惜殊胜因缘,归心净土,念佛求生,而作警世偈曰:“茫茫大梦中,长夜谁能寤。反恋梦中欢,将醒还重做。做得不如前,一错是百错。劝君早回头,直走西方路。万缘都放下,勤修净业课。日夜望还乡,一心求觉悟,豁然心地空,即是真净土。弥陀忽现前,原来是这个”。由上所列诗偈可以粗略了知大师的净土思想。若想全面了解则可奉读其著作如《劝发菩提心文》、《净土诗集》、《省庵大师语录》、《省庵法师遗书》等,势必让您耳目一新,进而将之奉为圭臬。
以上引文是大师的修行经验之谈,文质朴实,情真意切。但愿有缘者读之,能有感而发心,生信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这也是省庵大师之遗愿。在大师往生后,许多净业学者作颂词以赞颂之,谨录二首于后。颂曰:
悲心广大,菩提心文。
四十八愿,愿力宏深。
行解真实,瑞应超伦。
莲宗一脉,赖以常存。
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大多从真实修持处开发,其论文与开示,语语结归心地,不蹈空疏之谈。兹将大师思想概述如次。
(1)发菩提心,圆成净业
大师将菩提心视为修行佛道,圆成净业的根本条件。其《劝发菩提心文》,不仅理事圆融,知见透辟,而且至诚恳切,感人至深。文中首陈发菩提心的功用。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由于十种因缘,菩提心得以发起。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死生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
在诠释第九种因缘时,大师开示发心与求生净土的内在关系: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似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
大师有见于发菩提心的重要性,故而苦口婆心劝勉净业行人同发菩提心,未发者令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念念相续。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大师的见解与恳劝,深契净宗修持之心要。
(2)痛斥狂禅,指归净土
大师洞悉末法众生,根机钝劣,略有二类:一愚二狂。愚者茫然无解,固不待论;狂者妄意高远,尝欲躐等。视此念佛法门不啻草芥,不肯自修。不知末法之世靠自力出离生死,罕闻有人。
即若禅宗开悟之士,亦应往生净土。悟达之士,虽有见地,不断惑业,若生三界,一入胞胎,便有隔阴之迷,从前所悟,寻复忘失;毕世功夫,一朝唐丧。若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一入圣阶,便登佛地。故知不悟则已,悟则求生西方净土,当更急切。如人得宝,须觅善地藏之,方得受用。否则,终致散失,悟达之士求生净土,亦复如是。
大师圆融禅净,指归净土。《示禅者念佛偈》云:“一句弥陀,头则公案;无别商量,直下便判。如大火聚,触之则烧;如太阿剑,撄之则烂。八万四千法藏,六字全收;一千七百公案,一刀斩断。任他佛不喜闻,我自心心忆念。请君不必多言,只要一心不乱。”剀切指陈,自行化他。
(3)欣厌心切,拔除爱桩
大师深知娑婆众生净业难成的原因,主要是爱根难断,故而,著文开示,多在激发行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处下手,其《劝修净土诗》、《八苦诗》等,多有指陈。兹录一首:“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善资成;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何处安居能徙宅,谁人无事肯登程,铁围山外莲华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三界无安,不宜久住,大师劝人急求往生,唯此唯大。大师对那些汲汲于世间善事而淡漠往生的行人,指陈利弊得失。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哉。念佛心不专,何也?或是名根未断,或是爱念牵缠,于此二者宜加审察,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刀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起,欲望出离娑婆世界,生到极乐净土,难矣!
不生净土而欲脱生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济得什么事?!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大抵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情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耶?大师披肝沥胆,救焚拯溺的血诚,从字里行间跃然而生。
(4)精进修持,先求自度
大师于末法世,建精进幢,以身作则,广行道化。大师遵莲池大师持戒念佛之遗风,一生以“行在梵网,志在西方”自励。净业堂规约,每日课堂,十时念佛,九时作观,一时礼拜,且规定黑、白半月诵菩萨戒本。
大师自修精进,如救头燃。闭关梵天寺西院,其室名曰寸香斋。尊客相见,略叙道话数语,寸香之外念佛而已。大师绵密用功,端在知见正确。兹录大师念佛偈二首:“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小水长流终贯石,沸汤停火亦成冰,往生作佛浑闲事,只在当人念力能。”遇有学诗文的弟子,大师痛诫说:“人命在呼吸间,哪有闲工夫学世谛文字,稍一错过这个良机,便成隔世,再想出头来,难呀!”
大师专精念佛,先求往生,然后圆成菩提大愿。对于一些发愿来生,生到中国,童真出家修道,广度众生的行人,大师斥之为愚执。阐明求生西方,总摄一切菩提誓愿,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无有遗余。
大师以此化他,亦以此自勉。大师《偶成》诗云:“无能只合住深山,一室萧然独掩关;寄语世人休见召,此生终不到人间。”“移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等得篙师登陆后,更移新棹入中流。”
以上从四个方面,略述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深感字字从真实心中流出,不谈玄说妙,不堆砌名相,娓娓道来,全是家常平实话,亦是净土明珠,值得吾人奉为圭臬。
涅槃会发愿文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会上一切圣贤。唯愿慈悲。证明发愿。比丘某与现前大众。建立此会。并发大心。有十种因缘。何等为十。
一者念佛重恩难报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生死苦故。四者自伤不见佛故。五者覩佛法欲灭。众生可愍故。六者舍利难值。自欣得值故。七者涅槃难遇。生悲恋心故。九者令诸众生。未种善根。令得下种。已种善根。令增长故。九者令诸众生归佛法僧。远离邪见故。十者与现前大众。同发誓愿。求生净土故。即于佛前合掌。恭敬而发誓言。
第一愿者。愿我过去父母。历劫亲缘。承三宝力。速离恶趣得生人天。渐次修行。悉得成佛。
第二愿者。愿我无始以来诸不善业。悉皆消灭。永尽无余。
第三愿者。愿我无始以来贪爱烦恼。永尽无余。亦令众生皆得断除一切贪爱。
第四愿者。愿我无始以来嗔恚烦恼。永尽无余。亦令众生皆得断除一切嗔恚。
第五愿者。愿我无始以来邪见烦恼。永尽无余。亦令众生皆得断除一切邪见。
第六愿者。愿我现生之内。一切魔事皆悉远离。一切恶报悉皆不受。至得无生忍时。以我色身。代诸众生受无量苦。令其皆得。一切安乐。
第七愿者。愿我速证念佛三昧。心心无间。念念相应。于佛菩提。永无退转。
第八愿者。愿我得大智慧。悉皆通达一切佛法。
第九愿者。愿我得。大辩才。阐扬净土法门。令无量人咸生彼国。
第十愿者。愿得闻持陀罗尼门。自然记忆一切经典。为人演说而无疲倦。
第十一愿者。愿我得大忍力。具大观智。不为名闻利养之所劫夺。不为爱憎毁誉之所伤害于五浊世善化众生。
第十二愿者。愿我大小律仪。性业遮业。悉得清净。安住梵行。成就众生。
第十三愿者。愿我临命终时。预知时至。身心自在。正念分明。弥陀圣众。持金莲华。来迎接我。如一念顷。生极乐国。令诸闻见。咸发信心。皆得修行。生彼国土。
第十四愿者。愿我生净土后。悟无生忍。还来化度一切众生。同生极乐
第十五愿者。愿我诸佛出世。长得值遇。亲近供养。佛初成道。劝转法-轮。佛入涅槃。请久住世。法欲灭时。护持正法。令得久祝无佛法处兴显佛法。开示众生。
第十六愿者。愿我生净土后。速入娑婆。以神通愿力。令释迦佛法。延至弥勒出时。不使断绝。
第十七愿者。愿我来世。宏阐毗尼。建立正法。先以戒律摄诸众生。后以定慧。而成就之。
第十八愿者。愿我来世。具足智慧辩才力故。令一切外道所有议论。皆悉破坏。一切邪见。同归正见。
第十九愿者。愿我来世具足神通天眼。见有众生应折伏则逝伏。应摄受则摄受。令其增长善根。调伏恶念。
第二十愿者。愿我来世化度众生。知诸众生。欲行恶法未成就者。我现恶相而恐怖之。令其恶事皆悉不成。
第二十一愿者。若有众生。欲行善法去成就者。我现善相而喜悦之。令其善事皆速成就。
第二十二愿者。若有众生。已作之罪。有惭愧心。欲忏悔者。闻我名号。乃至十恶五逆。无不消灭。
第二十三愿者。若诸众生。现在作善。有懈怠心。欲退失者。闻我名号。乃至一毫之善。永无退转。复更勤修一切善法。第二十四愿者。愿我来世化度众生。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于病苦者。令得良药。饥渴众生。令得饮食。裸形众生。令得衣服。厄难众生。解脱众苦。失道众生。示以正道。愚痴众生。令得智慧。乃至一切所须。皆令果遂。使诸众生。先得世乐后得出世无上法乐。
第二十五愿者。愿我来世。于刀兵劫。现为良将。殄灭干戈。于疾疫世。现作药草。救疗众玻于饥馑世。现作稻粮。于热恼处。现作凉风。于枯槁处。现为甘雨。于险阻处。现作津梁。于昏闇处。现为灯火。随诸众生。所欲得者。皆现作之。令诸众生若行若祝若坐若卧。咸得安乐。发菩提心。
第二十六愿者。愿我来世拥护佛法。于阎浮提现作国王大臣。威德自在。化导人民。令行佛法。于其国界永断杀业。不行恶事。诸有不信谤三宝者。即以势力而摧伏之。
第二十七愿者。我于来世救度众生。现作摩竭大鱼。以自身肉施与众生。随取随生。不可穷荆或复现作金翅鸟王龙王马王牛王象王诸鸟兽王等。一一类中。威德势力超胜一切。化诸同类。舍离恶道。发菩提心。
第二十八愿者。或有众生愚痴无智。虽有信乐。不解佛法。虽修道行。不达法相。虽欲读诵。不能记忆。虽欲坐禅。不除昏掉。乃至起心作善。便生障碍。或为恶魔恶友之所摄者。我以神力。令其智慧开明。了达法相。一切魔事皆悉远离。一切善法皆速成就。
第二十九愿者。或有众生不具信根。无恶不造。我于是人倍生。怜愍。方便教化。随逐不舍。经无量劫。此人若不发菩提心。我终不舍慈悲救济。
第三十愿者。我于来世佛法欲灭。邪魔炽盛。诸不善法聚集之时。愿以大悲神力。随有恶魔止住之处。我现极恐怖相而恐怖之。使其意欲破法。心即迷闷。口欲谤法。舌不能动。身欲作恶。足不得举。徒党破散。恶魔消灭。
第三十一愿者。我以度救众生故。入于地狱。代受众苦。其中所有一切苦事。皆集我身。令彼众生发菩提心。生入天界。第三十二愿者。若有饿鬼猛火炽然。求索饮食而不得者。我以大悲神力。手出香乳。皆令饱满。身心安乐。发菩提心。
第三十三愿者。一切畜生以恶业故。当受刀砧宰割种种诸苦。我以大悲神力。为其代受。或复示入其中。令行杀者改悔修善。发菩提心。
第三十四愿者。有诸天众以天福故。憍慢放逸。我现天身而警诫之。令其觉悟无常。速出三界。
第三十五愿者。若有众生欲求。声闻缘觉乘者。我以方便。令其先证小果。即便回心入菩萨乘。
第三十六愿者。或有众生乐着小法。毁谤大乘。复有众生执着权教。不信圆顿。或复执空谤有。执有谤空。执着空有。毁谤中道。乃至于佛法中生种种异见者。我以智慧辩才力故。破诸异论。悉灭无余。建立一乘无上佛法。咸令众生于正法中。永无疑惑。
第三十七愿者。我为化度行恶众生。示同其类。不染恶法。令诸同类信服随从。凡所言说。悉皆听受。渐舍恶行。修行善法。
第三十八愿者。我为化度。诸比丘等。示现种种方便。于比丘众中。有盗三宝物。破斋犯戒。种种邪见。不信因果者。此人以是因缘。当堕地狱。我为现作执。金刚神诸鬼神等。或复现作。地狱之相。显示目前。种种境界。而恐怖之。使其已作之罪。发露忏悔。未作之罪。不敢复作。离地狱因。修出世业。
第三十九愿者。愿复无量。三昧神通智慧。悉能受持一切佛法。
第四十愿者。凡我所修布。施持戒一切功德。悉皆回向一切众生。一一众生受我施已。所有愿求悉皆果遂。所不愿者咸皆舍离。
第四十一愿者。一切菩萨所有。无量难行苦行。我皆修学。尽未来际。无有疲厌。
第四十二愿者。一切菩萨所有慈悲誓愿。功德智慧。我皆摄龋无有遗余。
第四十三愿者。愿我往诣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以一切华一切香。一切灯一切果。一切饮食。衣服幢幡宝葢伎乐歌舞。皆悉出过诸天所有。奉上诸佛。诸佛为我说法之时。悉皆听受。乃至一文一句。无有遗忘。
第四十四愿者。愿我。生生世世不忘本愿。常在此土救苦众生。
第四十五愿者。愿我弥勒出世。最先值遇。闻法得果。彼佛临涅槃时。我当奉献最后供养。如是乃至楼至如来出世。亦复如是。
第四十六愿者。众生未荆地狱未空。业海未干。苦轮未息。我终未愿先成佛道。
第四十七愿者。愿我竖历尘劫。横周沙界。以无量身业。无量口业。无量意业。供养诸佛。化度众生。
第四十八愿者。我若成佛。世界广博。无量佛土为一佛土。佛身常祝佛法不灭。所有国界最极庄严。超过一切恒沙佛国。亦无正法像法。亦无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及诸魔魔民。虽有天人。皆大菩萨。彼佛色身不可思议所有相好不可思议。所放光明不可思议。所有眷属不可思议。所化众生不可思议。以要言之。若依若正若主若伴。皆不可思议。此愿不满。终不作佛。发是愿已。复与现前大众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稽首释迦文 真身舍利塔 甚深微妙法
大般涅槃经 一切诸菩萨 缘觉声闻众
我以至诚心 发此真实愿 愿我先父母
累劫众亲缘 彼此尽超升 自他俱解脱
贪嗔痴永断 戒定慧常修 不起杀盗淫
及以诸邪见 已生恶永灭 未生更不生
过去诸恶业 当受地狱苦 逮得无生忍
千万倍偿还 愿于现世中 魔障皆消灭
又以念佛心 速证王三昧 心心无间断
念念得相应 于无上菩提 更不生退转
又愿得智慧 通达一切法 具无碍辩才
阐扬念佛门 得大陀罗尼 受持诸佛法
又愿得忍力 具修诸观行 裂开憎爱网
斩断名利根 毁誉树头风 好丑空中迹
又愿具威仪 通达毗尼藏 大乘及小乘
性业并遮业 一切悉清净 成就诸众生
愿我命终时 正念心无乱 弥陀及圣众
垂手共提携 见闻皆发心 同生极乐国
见佛复闻法 获得无生忍 还来此土中
化度于一切 供养于诸佛 护持诸佛法
释迦法灭时 我以誓愿力 及以神通力
令法久住世 延至弥勒时 中间无断绝
又愿未来世 建立佛正法 以律摄众生
后令得定慧 以大辩才力 破坏诸邪见
又以他心智 具知众生心 折伏及摄受
二俱得自在 令其得利益 调伏诸恶念
恶法悉不成 善业速成就 有罪欲忏悔
闻名俱解脱 善根欲退时 皆令得增长
贫者得伏藏 病者得良药 饥寒逼迫人
悉令得衣食 厄难得解脱 愚痴得智慧
刀兵劫起时 愿我为良将 饥馑疾疫世
愿化作稻梁 及以诸药草 徧救诸众生
愿于阎浮界 现作大国王 以法化众生
令断诸杀业 或现鸟兽王 摄化诸同类
具信及少信 乃至无信等 咸以诸方便
渐渐令调伏 诸魔悉退散 徒党尽消灭
地狱鬼畜生 上至诸天众 我现入其中
皆令得解脱 三途离众苦 人天出三界
声闻及缘觉 回心入大乘 权教诸菩萨
同入一圆顿 诸行恶众生 舍恶趣善法
末法比丘僧 种种诸邪见 我以善巧力
令其生信心 三昧悉通达 善法皆回向
菩萨悲智力 种种功德力 愿我皆摄取
供养十方佛 所有诸供具 愿我皆具足
我及诸大众 皆同是愿力 生生为伴侣
处处化众生 龙华三会中 最先蒙佛记
彼佛涅槃时 我当施饮食 众生界未尽
成佛终无期 一切成佛时 然后登正觉
又颂曰:
深入经藏难亲证,彻悟心源力弘净。
欲使世人知所以,作文作诗示佛令。
发菩提心为先导,真信愿行为后勤。
若能具此殊胜法,即生超凡而入圣。
人物著作
省庵大师撰有《净土诗》、《西方发愿文注》、《劝发菩提心文》、《续往生传》等流布于世。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