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佛学
  3. 佛学常识

佛教善恶观的根本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觉真法师:佛教善恶观的根本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恶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有善就有恶,无恶就无善,失去了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单独存在。而且,善恶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先前的善人,变坏了,可以变为后来的恶人。恶人也可以改正,向善,成为好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善恶的二元对立,仍属于世间法,是世俗层次的伦理。《法句经》中著名的“七佛通诫偈”云: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首名偈正代表了佛教善恶观的根本精神。前两句,止恶行善,去恶从善,是做人,做一个规规矩矩、堂堂正正、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人。这是要求我们保持人品道德和行为规范。

  后两句,自净其意,牢记佛的教导,学佛证道,这就要求见自本性,出离善恶二元对立,断除无明,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亦即佛的境界了。前两句,佛家语,叫“有漏善”,后两句,才是“无漏善”。所以,这首通诫偈,真正涵括了佛教的完整的善恶观。

  由此可见,佛教的“善”,既包含了入世的善,也包含了出世的善。佛教的正道是善道,佛教的法门是善门。佛陀曾经说:“一人行十善,则一人得清凉;一家行十善,则一家得安乐;一国行十善,则一国得安定;世界行十善,则世界得太平。”

  佛陀把道理全说透了。佛教劝人为善,教人去恶从善,对人类社会有著普遍的教育意义,具有改善世风,反对罪恶,端正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普世价值,对建设人类的社会伦理,世界伦理是有极为重大的积极意义的。

摘自:去恶从善(五)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大觉归真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内容更精彩!

注:本文转载自觉真法师,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755-29584627

微信号:1371376991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