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采集数据分类

采集数据分类

  • 学会跟无常在红尘中作伴

      每一段路都值得认真去走。去领悟无常又将赋予你什么。不知秋风几度落,但见流水不回头。人生百岁,艰难时总觉度日如年。得意时不觉人间冷暖。无论得失,时光的车轮总是不停,头也不回地向前驶去。无常似乎是烦恼的代名词。

    2023-10-18 09:02 879
  • 怎么经营人生?人生要经营的是内心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心中的妄想;一个是“涅槃功德”的根本,就是我们真实的心性。如果我们还找不到涅槃功德的根本,那就永远不可能成就真实的功德,顶多就在生命当中,积聚一些善业而已。

    2023-10-11 08:55 819
  • 为什么会觉得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恐怖”是业,贪求名利,贪求财富,患得患失——恐怕得不到,得到又怕失掉。你的身、口、意三业,跟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业跟三界的果报是相应的,你造的业,业必感果。有这个业因一定感果,看你是善业还是恶业,善业感善果,恶业感恶果。

    2023-10-11 08:55 807
  • 怎样面对亲人的突然离世,如何化解痛苦?

      如何化解亲人去世以后的痛苦,这个问题就是要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寿者相,人一期寿命差不多是一百二十岁,如果排除基因的缺陷,人能活八百岁。我们都是短命的,因为没有好好照顾自己,所以短命到差不多一百岁,经典里面说人最高能活八万四千岁,人寿命的长短跟人的心境有关系,但是有种种物质、环境的局限性,所以把各种因素加起来,大概人目前的寿命在九十至一百岁左右,还有很多特殊情况,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就算你多活一百岁又能怎么样

    2023-10-11 08:55 873
  • 生病了怎么办?怎样面对?

      我们知道,无论贫富贵贱,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就是老、病、死的问题。佛陀在《无常经》中告诉我们:“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又说,“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

    2023-10-11 08:55 830
  • 少行恶事,广修善法,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在《劝发诸王要偈》里,有四句偈,「若人少行恶,广修无量善,如以一把盐,投之大恒水」,这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佛教认为,一个人不管犯了多深的罪业,多大的过错,只要愿意真心诚意忏悔改过,虽然还是要承受果报,不过重罪可以转为轻受。

    2023-10-11 08:55 851
  • 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善良,善良是做人处事的根本

      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有四句偈说得很好:「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可以渡水。」这里的「善」,告诉我们要有道德勇气,要有慈悲善良的心念。无论做人处事、言谈举止,都能以道德为根本,以慈悲为准则。善的慈悲,善的道德,就会如同护身的铠甲,能保护自己不受到刀剑的伤害。

    2023-10-11 08:55 767
  • 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不见他人过

      日常生活中,要如何立身处世,建立群我关系呢?《缁门警训》的这段偈颂,提供我们很好的参考。不见他非我是」为人处事,不要老是计较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好;也不要太过夸赞我是如何的好,我才是对的。人的毛病,往往喜欢自我宣传,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却没有想到别人的心里怎么想。比方对方是你的属下、晚辈,他当面不敢跟你回嘴,但是心里不服气,这样的互动往来,怎么能和谐

    2023-10-11 08:55 831
  • 日常用语中的一些词汇竟源自于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而让你想不到的是,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就在我们日常用语中大约有30%的词汇都来自佛典,可我们琅琅在口却习焉不察,日用也浑然不觉。譬如,人们常提到的“一面之缘”。“诸法由因生”,是原始佛教的根本理论之一。

    2023-10-11 08:55 966
  • 学佛人遇到霉运该怎么办?如何破解?

      人们往往把运气的好坏归因于偶然或者天意,遇到好运时庆幸欢喜,遇到霉运时垂头丧气,却很少思考好运和霉运从何而来。事实上,运气也是一种必然,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那我们如果遇到霉运了应该怎么做才会更好呢?

    2023-10-11 08:55 815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755-29584627

微信号:1371376991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