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数据分类
-
怎么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善士疑问:请问怎么才能真正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没学佛以前觉得脾气不好是性子直,学佛以后觉得这是修养不够。感谢师父开示!恒传法师答疑:脾气性格,很多都是宿世的业力牵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性格,他也不是不想做好,而是他宿世的业力、习气的牵引,导致他脾气比较坏。
-
起嗔心是会毁灭百千劫积累的善业功德
世间有八种风普通人无法抵御,除非是修行人,那就是佛所说的世间八风,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种风,能吹得没有定力的人,昏头转向,不知东西南北。在八风吹动的时候,人心会有种种心念产生,其中一种能轻易毁灭人百千劫积累的善业功德,那就是嗔心。
-
平时怎么培训自己的迫切心?
善士问:阿弥陀佛,师父好。弟子听了8月8日(观音菩萨成道日)您对大众的开示,到最后的时候,真有些临命终的感觉:孩子们的哭闹、母亲的心理波动、持续不断的佛号……这是清醒的时候,若真命终,心神恍惚,声音嘈杂,若一秒没在念佛忆佛上,这辈子真就了脱生死无望了。观想念佛和念佛忆佛差的是否是一个迫切的心?我们平时可以佛的三十二相为导引观想佛陀,可是平时怎么培训自己的迫切心呢?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中国人经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这个“缘”用我们现代话的解释就是“条件”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我们要等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去进行努力。
-
人能否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
我们在与人发生争执时,经常会因为情绪波动,说了伤害对方的话,为表歉意,我们也许会说:“对不起,我无心讲的,请你不要介意”,但这句话其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所谓“无心”应该是指自己并非有意说出这话的,即是“无意”而说。
-
懂得不计较、不比较的人,才是“最精明”的
如果说一个人精明,那你会联想到什么?计较、贪小便宜,处处费尽心思为自己去把利益最大化?但其实,“最精明”的,是那些懂得不计较、不比较的人。《法句经》中说:“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意思是,小辩才、小聪明是不可靠的。只有待人厚道,才会心得安乐,有大成就。
-
人生中最多余的是烦恼,最需要的是佛法
烦恼源于无明。唐朝代宗曾与不空三藏国师讨论佛法,在座的丞相鱼朝恩问国师:“佛说一切众生都原有佛性,那么无明从何而起?”不空三藏说:“你不配问这个问题!”鱼朝恩听了大为不悦,可是在皇帝的面前只好忍着,满脸气愤,不空三藏缓缓地说:“无明即从此而起。”然而有佛法就有办法。以佛为师,知苦修道,渐除无明,即可转烦恼为菩
-
人生如禅,以退为进是智慧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唐·契此和尚(又称布袋和尚)是从现实劳动中退步插秧的情境来阐述参禅的境界。诗中描写农夫插秧的情景,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
-
遇见虚伪奸诈的众生还会心平气和吗?
修持慈悲,以和悦容颜迎人。然而,遇见虚伪、奸诈、染污的众生,你还会心平气和的和悦吗?万不得已时,还是需要以“金刚手眼”护法利众的。然而,人人都要面子,不会承认自己做了错事,你对他强硬,反而使他心中不服;对他柔和,反而会使他乐意从事。
-
做人做事要有眼光和格局
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眼光,心眼儿就会小,心量就会狭窄。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不懂得取舍的道理,只想得到不想付出。嘴上说的永远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跟结党营私的事,还见不得别人好。这种人“气人有,笑人无”做人做事没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