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佛学
  3. 佛与人生

内卷?内耗?佛法教你如何获得“松弛感”

\

  随着生活脚步的持续加快,“内卷”“内耗”等网络热词频频映入眼帘,一种无声的压迫感席卷人们:生活中缺乏本该有的轻松自如。应运而生的,是人们渴望与自我达成和解的“松弛感”,“松弛感”犹如一汪清泉,恰如其分地给人们焦虑的内心注入一片清凉。

  “松弛感”代表着情绪的稳定,是一种善于自我调节的人生状态。如果你没有,那也不强求。

  今天谈谈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压力,当我们无法获得“松弛感”时,如何从佛法的角度出发,安住本心,重拾生活秩序以及自信从容的心态。

01.紧绷的生活来源何处?

  压力绝对不是来自外境,而大部分是源于自心,也就是自己给自己的。虽然我们理解无常、无我的道理,但由于无始劫来的无明,在心理上对无常、无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抗拒感。我们想要追求的是有常、是永恒、是期待永远不变的安全感,我们深信自己可以掌握外境,可以主宰命运。于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去加强那份用来抵挡无常、抵挡不如意、不顺心的力量,而继续执着于拥抱永恒的梦想。

  所以当我们的凡夫心与因缘和合的情境接触时,执取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因而生起常乐我净的颠倒,于是:

“渴望企求未得到的,

或想要得到更多,

以及想要去除不合乎自己期待的;

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已得到的,

失去后又引起忧恼。”

  由于我们拒绝面对现实,不愿接受生命的真实面目;由于承受力量的心智不足,便形成了压力;由于心智不足又再引发烦恼情绪,成为新的压力源,如此恶性循环,压力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02.如何用佛法安住身心?

  佛法的安心之道,是求心不求境,不去改变外境,而只向内对治烦恼的根源;一方面去除压力源头的非理性情绪,一方面增长能承受压力的心智。运用佛法简易纾解压力的方法,其主要思考方向分为:降低压力源和增广心智。

  事实上,我们无法改变压力的源头,所以唯有增长自己的心力与智慧;改变人生目标、生活方式及生活形态的宽心之道,可以说,都是佛法的安心法门。

寂天菩萨曾经说过:

“如果问题解决得了,何必担忧?

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何用担忧?”

  我们无法改变外在大部分的事物,只能控制自己对它的反应。凡事尽力之后,便顺其自然,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此外,各种放松运动亦有益于舒解身心的疲累,以及增强心力与体力;而适当的饮食及保健,确实会增强人的耐力;对转移负面消极的想法也有不少的帮助。但是,这些都只是针对某一层面的暂时舒缓与转移,充其量也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所以,更进一步,应当是觉察、反省自己的压力的来源,并归纳其惯性的反应模式;重整我们的生活形态,并增强我们的承受能力,这才是有效的宽心之道。

03.安住本心,以获得“松弛感”

  人生于世,谁能没有痛苦、不安、抑郁和忧愁?各种束缚限制必然萦绕在我们的左右,伺机在我们心中掀起阵阵涟漪,甚至是巨浪波涛。倘若沉溺其中,为之所累,如此的人生又有何欢乐可言?因此,唯有依于佛法,反求诸己。

  心境的改变,即是正报的改变,依报自然亦随之而转,这样才是真正解决之道。而依于缘起的义理,这就是四谛中离苦得乐的“道”谛,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中的“戒、定、慧”三增上学:

  戒:保护我们这一念心,不要做出伤害自己乃至别人的事情,从而降低压力、烦恼的来源。

  定:能够增长我们心的能力,能够面对无常变化而沉得住气,才能有空间作出理性的思维。

  慧:即依于真理,作出正确的抉择。

  佛法的修持以心为要,让我们在不安、不愉快、不圆满的人生中,保持轻松、放下、愉快、清明的心境;让我们把世俗的情牵物累看得更轻、更淡一些,让我们的心情更洒脱、更自在一些,以赤子之心去过真实的生活、去体会真实的人生。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内容更精彩!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755-29584627

微信号:1371376991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