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人生
-
佛陀为什么说人生是苦?
现实生活中有苦有乐,但佛陀却说‘人生是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佛教所说的苦包含了苦苦、坏苦与行苦三重含义,苦苦是身心直接感受到的苦,坏苦是指转喜为忧,由乐变坏之苦;行苦是指妄心生灭无常变迁之苦,苦苦显而易见,坏苦及行苦则微细难知,身心无时无刻不受这三苦的困扰,故说‘人生是苦’。
-
吉祥人生的四条道德实践
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了。这四个偈子,我把它作了一个概括:第一个偈子:“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讲职业道德;第二:“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讲家庭美德。
-
念药师佛真的能消灾延寿吗,那为什么还会生病?
农历九月三十是药师佛的圣诞吉日。这位能够“消灾延寿”的药师佛得到了民间的普遍信仰。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俗称“大医药王佛”,可消灾延寿降吉祥,得富贵,一切顺遂。但是,为什么拜了药师佛、念了《药师经》,还是会生病呢?
-
学会跟无常在红尘中作伴
每一段路都值得认真去走。去领悟无常又将赋予你什么。不知秋风几度落,但见流水不回头。人生百岁,艰难时总觉度日如年。得意时不觉人间冷暖。无论得失,时光的车轮总是不停,头也不回地向前驶去。无常似乎是烦恼的代名词。
-
怎么经营人生?人生要经营的是内心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心中的妄想;一个是“涅槃功德”的根本,就是我们真实的心性。如果我们还找不到涅槃功德的根本,那就永远不可能成就真实的功德,顶多就在生命当中,积聚一些善业而已。
-
为什么会觉得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恐怖”是业,贪求名利,贪求财富,患得患失——恐怕得不到,得到又怕失掉。你的身、口、意三业,跟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业跟三界的果报是相应的,你造的业,业必感果。有这个业因一定感果,看你是善业还是恶业,善业感善果,恶业感恶果。
-
怎样面对亲人的突然离世,如何化解痛苦?
如何化解亲人去世以后的痛苦,这个问题就是要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寿者相,人一期寿命差不多是一百二十岁,如果排除基因的缺陷,人能活八百岁。我们都是短命的,因为没有好好照顾自己,所以短命到差不多一百岁,经典里面说人最高能活八万四千岁,人寿命的长短跟人的心境有关系,但是有种种物质、环境的局限性,所以把各种因素加起来,大概人目前的寿命在九十至一百岁左右,还有很多特殊情况,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就算你多活一百岁又能怎么样
-
生病了怎么办?怎样面对?
我们知道,无论贫富贵贱,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就是老、病、死的问题。佛陀在《无常经》中告诉我们:“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又说,“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
-
少行恶事,广修善法,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在《劝发诸王要偈》里,有四句偈,「若人少行恶,广修无量善,如以一把盐,投之大恒水」,这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佛教认为,一个人不管犯了多深的罪业,多大的过错,只要愿意真心诚意忏悔改过,虽然还是要承受果报,不过重罪可以转为轻受。
-
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善良,善良是做人处事的根本
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有四句偈说得很好:「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可以渡水。」这里的「善」,告诉我们要有道德勇气,要有慈悲善良的心念。无论做人处事、言谈举止,都能以道德为根本,以慈悲为准则。善的慈悲,善的道德,就会如同护身的铠甲,能保护自己不受到刀剑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