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数据分类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把握好当下,积极种善因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由无数的因缘积累而成,不单单只是眼前一两个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现在所遭遇的,是过去的果;现在所做的,会成为未来的因。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地,种善因,才能得善果。曾经,有一个青年问禅师:“一个人行善或是作恶之后
-
简单的生活才能更自在
简单生活,更自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很多人都会觉得房间越来越拥挤,其实就是累积的杂物不断侵占了居住空间。用每个平米所付出的房租或房贷,来堆放两三年都用不上的杂物,算笔经济账那都是倒挂的。房间整洁利落了,扫尘除垢也变得简单,不用折腾换房。
-
造作恶业,不但伤害到别人,更伤害到自己
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造作杀生业,必得短命、多病等苦;造作偷盗业,必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等苦;造作邪淫业,必得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等苦。造作恶口业,必得多被诽谤、为他所诳等苦;造作两舌业,必得眷属乖离、亲族弊恶等苦;造作恶口业,必得常闻恶声、言
-
怎么克服知道却做不到的毛病?
佛法中,有所谓“信、愿、行”三资粮,无论信、愿或行,都必须先有决心。佛法上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修行的最终目标,必须有决心去求;度化众生是行菩萨道的必经过程,众生根机不同,教化不易,必须要有决心和耐心。
-
遇事不生气,平常心是道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有许多烦恼的事,而且很容易把我们不好的情绪发泄给周围的人。我们只在乎自己受到了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因此不自觉地伤害了别人。所以当我们有不快乐之举或生气之举时,如果能多想一想,其实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
追逐感觉是痛苦的根源,要看清看透心的本质
追逐感觉,是痛苦的根源。许多人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多……你是否发现,你实现梦想后所得到的快乐,往往是那么短暂。
-
执念与习气是怎么来的,如何改变?
我们人有习气,有执念,那这种力量是怎么来的?我们都知道久习成性,也是我们不断培养起来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很多习气不会那么重,执念也不会那么强,但是随着一天一天这种力量就会越来越强。我们学过唯识的人都知道种子的力量,种子你不去破坏它,就自然增长
-
人生有八苦,指的是哪八种苦?
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苦。老苦:我们的身心衰损,朽坏,生出种种的苦受,直到晚年境遇的孤单、寂寞与凄凉。病苦:身体的四大不调,百病丛生。人的身体有如机器,终归会变坏,变换就是病苦。
-
怎么克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在纠结烦恼中平静下来?
善士问:怎么克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让自己在纠结烦恼中平静下来?感恩,阿弥陀佛!宽见法师答:这问题太大,整个佛法——三藏十二部——基本上都是在说这件事情。如果我们问题问得太大的话,讲起来往往就很难对症下药。就像农民问怎么样才能粮食丰收?
-
为什么说“好话不可说尽”?
法演禅师教导我们说:好话不可说尽。佛法中讲要随喜赞叹,但是也不能偏离事实。比如,可以随喜赞叹别人的某个发心跟行为,但是绝不是将对方吹捧得完美无缺。否则,就有巧言令色、谄媚之嫌。说好话,一定要客观、要如实、要含蓄。说他人的好话,赞叹他人,不是为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