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佛学
  3. 佛与人生

佛与人生

  • 已决定做生意不说妄语,但还是会有旧习惯,怎办?

      我现在做生意已经不说妄语了。如果对方相信你,没理由骗他;如果对方不相信你,就会去调查,说妄语会起反作用。虽然我已确信这一点,但做事时还是会因过往惯性产生纠结,怎么解决?在生意场上,能确定不说妄语,对此具备信心,这点非常难得。但这个观念才树立不久

    2023-10-12 09:03 442
  • 皈依三宝,让佛法引领我们走出苦海,到达智慧的彼岸

      常言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很多人认为,苦海是人生之苦,其实不全然,这个苦海是我们的认识之苦、觉悟之苦。因为认识能力和觉悟能力的不足,我们在生活中感到如苦如涩,但又难以找到解脱苦涩的方法。皈依三宝,让佛法燃起引领我们走出冥冥苦海的心灯,找到

    2023-10-12 09:03 428
  • 修行的真正核心是修心!

    佛法视角来看,夫妻间的争吵是魔怨,被各自的心魔牵着鼻子走,双方都要修心;「心魔」,你一旦识破了就没事了,识不破就被他折磨的很苦。「魔性」就是情绪、执念,心不清明,没有定也没有观照的慧;反着来,不动心,就过关了。

    2023-10-12 09:03 430
  • 什么叫凡夫和圣人?

      有些事,化简单了,它就简单,可是要复杂化了,它就复杂。佛教就是把复杂的生活变成简单,这就叫解脱;把简单生活变复杂了,那就叫凡夫。本来很简单就一个吃的穿的住的,就这么简单。可是呢,往往是没房子想有房子,有了房子又嫌小,想住大的;

    2023-10-12 09:03 426
  • 如何待人接物?多慈悲,舍吝啬,广结善缘

      常言道:「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做人果真如此困难吗?未必如此!如果凡事都要为自己据理力争,不顾别人的感受,人确实难做;能够处处宽以待人,反求诸己,做人又有什么困难呢?做人的基本修养,要先守好口业。对于好人好事、圣贤善者,不可以妄加毁谤或者

    2023-10-12 09:03 448
  • 居士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四摄法

      ①布施:在佛教中,布施的功德非常大,是最能表达佛教慈悲精神的手段。只要与社会人群打交道,佛教就鼓励布施,它被列在六度之一,是修行证果的重要途径。在家的居士一般资产比较丰富,能够通过捐钱供养三宝、赈济贫病等积累功德,既是修行的一种,也是菩萨精神

    2023-10-12 09:03 428
  • 真正的苦来自于哪里?发脾气所产生的烦恼

    我们都想要了苦,要离苦得乐,那么真正的苦来自于哪里呢?其实就来自于我们内心的烦恼,你内心里产生了烦恼,就自然会觉得苦了。之所以有烦恼,无非是外在的人和事没有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样去进行,因为产生了冲突,所以就有了脾气、有了烦恼。

    2023-10-12 09:03 418
  • 在逆境中悟到娑婆世界的苦和无常

      人来到这个世间的意义,就是让你去尝受各种苦难,让你明白、了悟人生真谛。你只有真正感悟到众生的苦,才能有真实的悲心流露。不然身为学佛人不经历任何苦痛,一路畅行无阻,没有障碍也没有逆境,那你的修行岂不是犹如蚁行一般,怎能证得菩提?

    2023-10-12 09:03 436
  • 善根如何判断?如何培植以及生起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我们的内心如同一块土地一样,要想长出各种殊胜的果实,土地必须肥沃,不能有杂草。肥沃的良田需要大量的善根来滋养,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深厚的善根,就如同一块贫瘠的地,什么庄稼都长不出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曾经种过无量的善根?

    2023-10-12 09:03 450
  • 福来时不要沉溺,苦来时不要惧怕

      自古以来,人人都爱享福,人人都怕受苦。可世人常言,福祸总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与祸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福有享尽之日,苦也有受尽之时。于是便有了诸如苦尽甘来、否极泰至等词语。在佛家看来,受苦其实是了苦,享福其实是消福。福来时,不要

    2023-10-12 09:03 403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755-29584627

微信号:1371376991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