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丨轮回游戏的通关秘籍——十二因缘
一、观十二因缘无我
《心经》的第二十六讲,二十六讲的题目是观十二因缘无我。经文是无无明,乃至无老死。
无无明,乃至无老死,它是在说从无明,乃至老死,生命所循环表现出来的十二因缘法,每一法当中,它都没有一法是常恒、永恒存在的。所以用佛陀的正观来看,十二因缘法当中,也没有一法可以常恒、永恒地存在,所以是十二因缘法皆空。如果按照经文来讲,就是照见十二因缘皆空。上面我们讲十八界是照见十八界皆空。十二因缘法与前面的五蕴、六根、六尘、六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拿电脑来作比方的话,六根,特别六根当中的身根,关于色法的是我们的硬件,由六根、六尘产生六识,六识产生受,受产生想,这个想是我们作为一个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为何有种种的妄想和种种的行为出现?它是由因缘法决定的,由这十二因缘决定。也就是十二因缘是我们的操作系统,是软件背后的软件,叫操作系统。
我们在平常的修行当中,如果单单就这六根、六尘、六识去修行的话,那无异于是我们在玩一个游戏,叫打地鼠。打地鼠这个游戏,在超市边上都有,小朋友很喜欢玩。那问题来了,请问,打地鼠游戏玩得最好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是动作最敏捷的,还是力气最大的?还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答非所问的答案是,拔掉电源,Game over。而这里的十二因缘就是那个电源系统。
如果说这两年我在法义上有很大的提高和认知的话,主要的方向就是关注了早期的《阿含经》。所以讲《心经》的过程,我并没有把《心经》往禅宗的方向,也没有往着所谓《中观》的玄论的方向去引导,而是把《心经》当中所表述的空,从佛陀的真实教导《阿含经》当中寻求答案,这也是这几年来可以说我学佛最大的收获。而在关注《阿含经》以后,我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用了两年时间给大家讲了27讲但还没有讲完的十二因缘,当对因缘法每一法都仔细有去体会学习,体察观察和探究之后,我就觉得佛陀的智慧实在太博大了。他一针见血地展示出人性当中的种种,一针见血地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修行,应该如何去觉悟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不再愚痴。那这是题外话,我们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十二因缘。
二、十二因缘结构
1、轮回原因
十二因缘,我把它分为五个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轮回的原因。轮回的原因是无明缘行,行缘识。我们前两次讲座讲过,五蕴当中的行,它不是指行动,而是麻木行动背后的动力是我们的习气和业力。我们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有一个人格,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人格,只有习惯,我们把习气、习惯当成了人格,习惯不是人格,所以要正觉正知才有真正的人格,否则只是认贼作父而已。
所以无明缘行,行缘识,这是轮回的一个根本原因。不是我们的人格塑造了我们的生命,而是我们认为的人格,实际上是业力、无明塑造了我们生命的常态,这才是我们有时候高兴、有时候痛苦,而生活当中苦多乐少的最根本原因。因为我们认为生命是随机的,而实际上,内在秩序是相当的混乱。
2、内在结构
佛陀说生命的内在结构是怎么样的呢?生命的内在结构,是识缘名色。色心二法不一不异,在这一点上,佛陀他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用唯物主义来看待这个世界,他不用本体论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上次在《人间佛教的原理》上跟大家讲过,他说追求世界第一因的本体论,必然不能打开生命的解读之门,这是十四无记的问题。他在诠释生命的时候,他说我们不用探究生命是否有第一性,因为第一性是追求一个常恒、永恒存在的法,这是根本无明。佛陀是以尊重生命事实的存在,来观察生命具体的内在结构。内在结构是什么?色心二法不一不异,就是精神跟物质如火与柴之间的关系一样。所以这叫识缘名色。识缘名色是生命的内在结构,无名缘行,行缘识是轮回的原因。
3、事实样态
生命表现出来的事实样态,是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这就是我们说的六根、六尘生六识,六识生受。我们上次讲过,这是内在的机理,我们就是这样展示出生命的常态的。
4、轮回动力
受苦或者轮回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是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我们在爱字上吃尽了苦头。这里的爱不是爱情的爱,是贪欲的爱,是欲望的爱。然后取缘有,想从爱当中获得永恒,如同龟毛兔角一样不可得,这是轮回的根本动力、内在动力。
5、苦海无边
我们不断地让我们的欲望膨胀,占有这个世界更多更多更多,于是有,这里面的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乃至忧悲苦恼,纯大苦聚。
具体的这十二因缘,我们日后会再跟大家做详细的介绍。那对十二因缘当中,经文当中说,无无明,乃至无老死,我再强调一下,是佛说无无明,乃至无老死,这十二因缘法当中没有一法是常恒、永恒的存在,没有常恒、永恒的存在,故说无我,无我故空,它是这个机理。最后,按照上一讲的风格,我们把佛陀讲十二因缘的这部经节选出来,放在讲座的最后,希望大家去经常地读诵,然后以能够明了佛陀所说十二因缘的法义。
三、起无间等知十二因缘
在《杂阿含经》第285经当中,佛陀把他自己去觉知、体察生命真相,乃至觉悟过程当中是如何发现有十二因缘法的这个过程展示在经典当中。所以这第285经是极其重要的一部经典。经文是这样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生如是念,世间难入,所谓若生、若老、若病、若死、若迁、若受生。
然诸众生,生、老、死,上及所依不如实知。我作是念,何法有故生有?何法缘故生有?即正思惟,起无间等知,有有故生有,有缘故生有。复思惟,何法有故有有?何法缘故有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取有故有有,取缘故有有。又作是念,取复何缘、何法有故取有?何法缘故取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
取法味着、顾念、心缚,爱欲增长,彼爱有故取有。爱故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在经文当中,最后我要强调一点,佛陀对于十二因缘的观察是起无间等知,不是我们坐在这里,脑子当中想象,是禅定当中用自己的专注力去观察到,生命在流转过程当中有这些种种令我们生起纯大苦聚的苦恼而有的节点。佛法我们还要强调这一点,它不是理论,更不是我们认为就这样念佛、这样打坐就可以解脱的。它是要独一静处,专精禅思,起无间等知的,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条件,我们是在散乱心当中用理论学佛,我们是在散乱心当中,只是机械地按照佛陀,按照常规的拜佛、念佛去修行的话,这不能够使我们得到解脱。
我们要独一静处,专精禅思,然后起无间等知,我们才能对生命产生起如实的观察。而这种如实的观察,也才能够使得我们趋向佛道。如果不建立在所谓的禅定基础之上,我们学佛很可能是门外汉遇见了佛法,我们与它错过,这是这个世界上我觉得最忧伤的事情。如果遇见了佛法,我们能得到解脱,我觉得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原因缘,希望大家能抓住这个因缘。
原标题:《心经的智慧》26丨轮回游戏的通关秘籍——十二因缘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注:本文转载自,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