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佛经
  3. 心经

第27课丨有没有一种终极的永恒?

第27课丨有没有一种终极的永恒?

  《心经》的第二十七讲,因缘灭亦无我。就是因缘法在十二因缘当中,我们修法,所谓无明灭乃至行灭,乃至老死灭,这个也是没有我的。经文是,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在讲正式的内容之前,小结一下上面的经文。我们已经讲了《心经》的三大段。第一段是所谓的总纲部分,总纲部分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总纲。讲《中观》的部分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减,不增不减。这一部分是讲的所谓《中观》的部分,离二边只有中道。后面讲的五蕴无我、六根无我,六尘无我乃至十八界无我、十二因缘无我,这是讲生命表现出来的种种我们能感知到的现象以及现象彰显出的生命存在的方式。在这种存在方式当中,没有一法有永恒存在的,具有唯一性的,具有主宰性的我执、我的属性存在,所以无我。大家在理解这个法义的时候,一定要把我是常恒性、主宰性、唯一性,这三个特性的内涵给它了解明白。这三个特性的内涵了解明白之后,你才知道表现在生命体征当中的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以及无明缘行乃至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为什么是无我。

  这里的无我并不是没有你这个人存在,这里的无我、空性并不是说你这个生命不存在,而是说你所表现出来、我所表现出来、一切众生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体征,以及生命体征背后的生命属性当中,都没有一个常恒、永恒的我,所以这叫诸行无常。行就是众生由业力、由无明导引出来的种种生命体征。在五蕴当中讲行蕴无我的时候,我们讲过,行它是表现出一种不自觉的、不自主的生命表现出来的这种无明的蠢蠢欲动的状态,所以这叫诸行无常。

  在诸行无常讲过之后,在备这次课的过程当中,我才猛然发现,原来《心经》的核心部分是用三法印作为次第的。总纲当中是讲五蕴皆空,一切法皆空,度一切苦难。后面讲五蕴皆空为何是空,空是离二边,破二边,至中道。后面的六根、六处、十八界、十二因缘是讲诸行无常。接下来这段经文,是讲这段经文是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三段是讲什么?是讲诸法无我。

一、修行人的偏执

  诸行无常是表现在我们的生命体征,凡夫表现出来的生命状态是没有我的。这个不难理解,但是难以证得的是因为众生有习气。我们有一讲讲过,佛陀让我们往西的时候我们要往东,于是我们把佛陀说的话拿过来,来改变自己生命来修行的时候,其实是修的自我的安乐法,佛说一切众生皆苦。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凡夫虽然在生命体征当中,在一切众生的生命体验当中是无我的,可是我们的修行总是建立在永恒诉求,总是建立在离开世间幻象之外,另立一个常恒存在这种义趣之上。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看到,不爱钱的人,特别注重情感。修行人不爱钱,但是修行人对法的重视程度可能远远大于了平常人的想象。所以很多修行人在平常人眼当中是个另类,因为他对法的重视程度,出乎意外得让人感觉到不适应。就是当我们能放下身外之物的时候,内心并没有放下,内心反而更加坚固。

  也就是说,当我们修行在放下了自己的财色名食睡的过程当中,放下了我们的五欲享受的过程当中,我们虽然是对外界的事情放下了,但我们的内心不是变得慈悲,不是变得柔软,而是变得更加坚硬、更加坚固了,这种坚固是更加偏执。这种偏执,你说是自我塑造或者自我追求解脱过程当中的帮助还是障碍?也就是一个人自从他修行以后,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执着,越来越偏执,越来越不可理喻的时候,你说这种人能成得了菩萨嘛?显然成不了。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或者他们作为修行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执着那些世人眼睛当中认为不重要的事情?而我们认为重要得不得了。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自我的生活当中,已经放下了那些我们能够去享受的东西,我们不去享受它,这并没有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空灵,更加感受到人生的无常,这反而让我们觉得内心当中一定要有个依赖。那依赖在什么上面?那就依赖在我们对法义的理解上,对信仰的执着上,对于我们所做事情的偏执上。而这份偏执,我们通过自我强化之后,感觉到一种实实在在的自我存在感。但这个自我存在感叫什么?叫法执。

二、诸法无我

  而佛陀的说法,其精妙不只是在揭示我们五欲六尘是空性的。佛陀的说法,作为彻底究竟的大解脱者,他在诉说我们追求的解脱一样是不能执着的。当我们当下一念起执著的时候,我们心中起了常恒、永恒,起了法执,甚至是比执五欲更深的烦恼。所以经文当中,在上面已经讲了人无我,诸行无常,下面的这段经文,是讲法无我,经文当中叫亦无老死尽。就是在我们的修行过程当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乃至老病死忧悲苦恼灭。在一法一法灭的过程当中,在我们斩断、截断生死流的过程当中,虽然我们在修行,步向于解脱,但是没有一法得以永恒存在。

  这对于一般人确实是很难接受,也是我们上次跟大家分享过的一个应该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案例。在佛学院讲空性的那一节课上,法师问我们:极乐世界是无常的,还是恒常的?我们99%的人都举手说,极乐世界是恒常的。他告诉我们,错,极乐世界也是无常的,只不过它的无常不会像我们这个世间现出败坏之相是越来越差,它会变得越来越好,随着我们每个人的功德回向给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庄严,这个越来越庄严就是变得越来越好。

  而我们的答案就是基于了什么?我们的答案就是基于了法执。虽然人生是无常的,但我们的法、我们的修行,我们认为是永恒的,而这个永恒的一份执着,是我执的另外一种变形。这是空之所以称为空最大的一个针对性。

  人生无常,诸行无常,一切皆苦,几乎是每一个宗教都会描述的。你看神教地描述的地狱,神教里面描述的众生,活着就是在受苦,就是在赎罪等等,也是在描述人生的境遇是苦的,是要放下的。但能够去着重描述我们所修的法门一样是无常的,唯有佛教有如此大的自信和觉醒的能力,这才是佛陀最彻底、最究竟的地方。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要涅槃的时候,他说,我说了七七四十九年的法,其实我什么也没说。《金刚经》当中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为什么无法可说?没有常法可说,才是说法,那才是真正的法。

  所以这一段因缘灭,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要觉察到,修行不是在追求永恒的人生解脱的港湾,而是要一次一次再多一点,再多一点,验证彻证人生无常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们从人无我过渡到法无我,或者从诸行无常到诸法无我,这是佛教里面最为殊胜的地方。而如果说诸行无常,是在描述我们这个世间每个人都应该去看淡我们自己的人生,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可以追求的,唯有去面对我们自己人生的苦境和转化苦境过程当中,把慈悲和智慧分享于他人,这才是真正的意义之所在。除此之外,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的贪欲只能让我们更苦。

  这里说的法无我针对的实际上不止是我们佛教内部修行人对于法门的执着,他们对于脱离了生活环境之后,在自己内心当中想诉求一个常恒永恒存在的法存在,作为依靠,实际上更深层次,它是破除一切宗教的永恒的执着。所以佛陀是魔术师的揭秘者,他告诉我们,所有的宗教都是让我们离开了人世的幻象,追求内在,追求宗教意义上的常恒、永恒存在的那个不朽的永恒,而这个的幻想,这是颠倒,这是妄想,这是我们五十步笑众生一百步,没有任何区别。所以亦无无明尽,亦无老死尽。

  实际上众生的妄想,就如同我们在做梦当中的景象一样,虽然有自我感受,虽然你能看到梦中的人,但是你醒来以后,梦中的人没有所谓的生,没有所谓的死,没有所谓的苦痛,没有所谓的忧悲苦恼,只是我们内心当中的情绪的幻现而已,也不需要什么的修行。为什么?因为你真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以后,法无法可灭,法无法可修,无需要修。当下就是觉悟,当下就能体察到人生无常,当下就是解脱。如果你能体现到这一点,那佛法的大门从此向你敞开。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能体会到这一点,修行是个挺麻烦的事情。

  这一节是告诉大家,佛陀所说的诸行无常,或者叫诸法无我,体现在我们的修行上,是照见了我们修行法门亦是空,亦是无常。如果我们用常恒、永恒的法执作为我们人生的依赖和诉求的话,那我们是去掉一个颠倒,来了一个颠倒,本身上、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这是我们修行需要去警醒的地方,更是需要用佛陀的智慧去看待那些世界一切的修行人。其他的宗教修行人,你可以知道,他们是放下了生活当中的五欲,但是追求他们修行法门上的永生。用这句话来说,道家得永生、长生,和神教的永生,都是极大的危害。这是我们需要去彻证,需要有更高的勇气来面对的。如果没有勇气,我们是执无常为常,仍然生活在颠倒妄想当中。

原标题:《心经的智慧》27丨有没有一种终极的永恒?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内容更精彩!

注:本文转载自,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755-29584627

微信号:1371376991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