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佛经
  3. 心经

第29课丨佛陀留下的礼物,我们闻所未闻

第29课丨佛陀留下的礼物,我们闻所未闻

一、智与得的属性

  《心经》的第二十九讲,观解脱的空性。与其匹配的经文是,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就是无智亦无得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就是心无挂碍。怎么样才是无挂碍?就是没有常法可得,不停滞、依靠、依赖在某一法上,以此为生死的依靠,无依无靠,无所无求,一切都是无常流动迁流变化的。后面的迁流变化我们会讲到,所有的挂碍都是执著,所有的想念都是执着,所有的执着都会停滞。

  我们的人生就如同在快速奔驰的高铁上面,如果你看到了某一个风景,你盯着它看,然后所有的风景都会因为你的执着而没有能力观看到。为什么?因为一切都是流动的,如果我们刻舟求剑,尽管我们认为从剑掉下去的地方能捞到剑,其实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时过境迁,你的方法捞不到剑,而所有的挂碍就是刻舟求剑。而无智亦无得,这句话翻译过来,倒也不难。不是说没有智慧,也没有得到。是没有病了以后要药有何用?有病的时候吃药,没病的时候,是药三分毒,是这样说的。

  我们南山讲寺住了很多老人家,他们在这里一边修行一边养老,还是比较自在。但老人家普遍的应该是血压比较高,但很奇怪,我们这里体检了好几次,不知道什么原因,老人家血压都偏低。一查后来才知道,本来应该吃一片降血压的药,很多人吃了一片半,本来吃一片半的,很多人吃了两片。你知道吗,血压高不好,很低也不好,要适中。所以很多人担心血压高,药吃得更多一点,它反而对身体的伤害更大。这是说的人对药物的依赖。

  而这里说的智跟得是佛教里面修行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般若就是通过智慧得大解脱。得法在阿毗达摩当中有着非常先进的篇幅常常讨论,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阿毗达摩论。毗婆沙论非常先进,为什么?因为这个得是轮回和生死之间的,到底怎么界定?怎么样才是解脱了?怎么样又是轮回?轮回跟解脱之间的边界到底是什么?把它分要分清楚。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没有去分得特别清楚,或者说很多人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并没有经过经院学派的塑造。特别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后,不重视经典的传承和学习,那怎么样才算开悟了?那非得祖师鉴定,祖师鉴定认为你开悟了,你就开悟了。大家认为你没开悟,那你觉得自己开悟了,那是口出狂言。作为六祖慧能得五祖弘忍的衣钵,他这个得法,得虽然是得了衣钵,是外相的,实际上是得的法。五祖弘忍把法脉传授给惠能,法脉的传承就是,一个弟子怎么样才能表示出他已经在佛法上很有造诣,需要另外的人来肯定。这是中国佛教一个很大的特色。所以,在解脱上也很注重得。这是得的这个方面。

  那经文当中说,无智亦无得。这里的无是什么?我们还是要反过来,跟上面讲的一样,智慧跟得道,或者智慧当中,如果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的智慧也是空性,也是无我、无常为属性的,得到解脱的人,他们得到的解脱,也是无我、无常为空性。要这样去理解。如果不了解修行,不了解宗教的人,这句话非常稀松平常。但真正的了解宗教的人,真正的深入解脱、有很深,很浓厚的宗教情感,想一心得解脱,一心去天国,一心想回到神的身边的那些人,如果能听到这句话,简直是晴空霹雳。为什么?因为在他们心中他们想得到的是要永恒,他们要得到彻底的解脱,他们要得到永恒的、恒常的,离开了远离无常的解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不生不死理解成了没有生死的原因。就是佛陀的本意不是这样,可是人们要得到一个永恒。所以,这个智和得也是以无常为属性的。那些修道的人一听到般若经,他就觉得真的是晴空霹雳,实在受不了,没事遭雷劈,谁想承担这种力量,谁也承担不了,这是佛法的高妙和究竟之处,这是智和得。智是分别,得是受用。这里的得,又可以同等于德行的德,所谓有智慧的人表现出他德行。

二、活明白

  刚才是智得的属性这个思路,来理解,我们再从另外一个思路来理解这个问题,就是得法。我们在修行、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的修行、学佛是为了把既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好,还是重构、重新塑造与我们人生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观?前者是在我们既有人生观中的延伸,不管你学什么、听什么都为你所用。比如不管我跟我爸爸讲多少复杂的佛教道理,在他听来,他就问:对我有什么帮助呢?能让我多得一点钱吗?能让我身体更好吗?他并不想得到自己意识之外的一个东西,他想得到自己世界当中少的、没有的东西。很多人跪在菩萨面前说:菩萨,我也不要别的,我就要身体健康。你还不要呢?这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了。他要的、他得的是什么?得的是在他的世界观当中,他认为没有的东西。

  而真正的佛陀的智慧,我们说了,它不是建立在我们对人生想过得更好,想过得更久,想过得不会死这样的人生基础之上。佛陀告诉我们,人生是无常的,我们一切的一切都不应该建立在如何让我们过得更好的基础之上,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建立在让我们如何活得更明白基础之上,这是第一。

  第二,不单单我们要活明白,而是像佛陀那样活得明白,懂得宇宙人生的无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佛是在验证佛陀说的宇宙人生是无常的。我们不像佛陀那样,他两眼一抹黑在摸索着往前走,最终彻见了宇宙人生的无常,而我们是在佛陀的提醒和帮助之下,我们修行只需要去验证人生的无常。可是你知道吗?我们有常恒、永恒的甚深的习气,它是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面。我们生来怕死,我们生来想活得更好,我们生来想占有更多。这个世界的所谓的美、所谓的好,我们上次讲过,好只是生命延续的希望,美只是大肥羊,只是对能量的渴求,而不是让我们活得明白。

  智慧是什么?智慧以活得明白为属性。而这里的明白,佛陀已经给我们提前表明了它的属性。我们做的是几何证明题,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去验证佛陀所说的人生无常,确确实实法尔如是,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应该是这样的。这是智跟得,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

三、非法应舍

  最后我们回到《金刚经》当中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何况非法是什么?何况非法就是,世间的人不能够做坏事,因为做坏事有坏的报应,这个不难理解。我们都应该做好事,非法就是不要做坏的事情,所以非法应该舍去,这个我们都能做到。如筏喻者,法尚应舍呢?就是人过了河之后,船到底要不要背在身上?我们出门远游,去旅行,需不需要像乌龟一样把房子背在自己身上?需不需要像蜗牛一样把房子背在自己身上?答案是否定的。但我们的心真的跟答的一样吗?有时候我们做的跟说的不一样。佛陀所有的教义都是在让我们彻证宇宙人生真相,也就是无常,也就是无我。而我们虽然懂得无常与无我的法义,可是我们常常执法义为常,执法门为常,执自己的智为常,执得为常。应病与药,病好了,药还要用吗?药还有用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有个朋友,他也从小生病,他如果一个星期之内不去两趟医院,他觉得浑身不舒服,看医生看医生,他真的要给医生看一下,他心里才舒服,或者他自己要看到医生以后他才心安。他甚至跟我讲,他只要进到医院,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他心情就非常的舒畅和愉悦。他这是什么?是追求的安全感。他对药有如此依赖,对医生有如此的依赖。

  换句话来说,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对道场的依赖,对法师们的依赖,是真的为了法,还是心中这份执念没有能放下来?各人扪心自问吧。

补充

  二十九讲我审视了一下经文。

  开始的时候我跟大家说二十九讲的经文是无智亦无得,仔细推敲起来 二十九讲的经文应该是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就是无智亦无得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就是心无挂碍。

  怎么样才是无挂碍?就是没有常法可得,不停滞、依靠、依赖在某一法上,以此为生死的依靠,无依无靠,无所无求,一切都是无常流动迁流变化的,后面的迁流变化我们会讲到,所有的挂碍都是执著,所有的想念都是执着,所有的执着都会停滞。

  我们的人生就如同在快速奔驰的高铁上面,如果你看到了某一个风景,你盯着它上面看,然后所有的风景都会因为你的执着而没有能力观看到,为什么?因为一切都是流动的,如果我们刻舟求剑,尽管我们认为从剑掉下去的地方能捞到剑,其实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时过境迁,剑不是那个剑,位置也不是那个位置,你用方法捞不到那个剑而所有的挂碍就是刻舟求剑。

原标题:《心经的智慧》29丨佛陀留下的礼物,我们闻所未闻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内容更精彩!

注:本文转载自,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755-29584627

微信号:13713769919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