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人生
-
修行人很难通过的考验——在枯淡处炼心
我们的六根有一个习性,好像总是处在饥饿状态,总想看点什么、听点什么、吃点什么、摸点什么、想点什么,它好像永远不能满足,你要不断地给它喂,这是学佛人所面临的一大考验,你经受住了吗?枯淡处,是现代修行人很难通过的一个考验。
-
别再把最坏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
仔细回想自身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怪象:对外人可以保持客气包容耐心,但对家人却控制不住暴躁苛刻不耐烦等坏情绪。老话俗称窝里横。这是一种“装”吗?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矛盾?
-
内卷?内耗?佛法教你如何获得“松弛感”
随着生活脚步的持续加快,“内卷”“内耗”等网络热词频频映入眼帘,一种无声的压迫感席卷人们:生活中缺乏本该有的轻松自如。应运而生的,是人们渴望与自我达成和解的“松弛感”,“松弛感”犹如一汪清泉,恰如其分地给人们焦虑的内心注入一片清凉。
-
容貌焦虑怎么办?不妨从这三点开始改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近年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类广告、微信朋友圈里,被精修过的照片,放大了颜值的重要性,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有些人,尤其是女性,对于自己的外貌不够自信,从化妆转而寻求整容。
-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六道中,人的寿命不长,得人身的机会非常难得。人身的获得是多劫多世修积善业的结果。六道中,除了人道之外,寿命都很长,因此佛常常叹息人身真正难得。为什么特别说人身难得?
-
佛法讲要善待他人,那对于别人的请求,可以拒绝吗?
师父,佛法中常讲要善待他人,但我遇到了一个矛盾的情况。对于别人的请求,我基本很难拒绝,因为一拒绝就觉得自己不善良了。可是有些忙帮了,我自己心里也不太情愿,感觉很委屈。我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呢?
-
戒色后总破戒该怎么办?
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越努力你获得的回报就越多。前提是有效的付出,正确的努力。戒色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要敷衍了事,敷衍是对自己极其不负责任。戒油子草率地应付戒色日课,从来没有打算去认真、踏实地戒好每一天。
-
切不可拿僧宝开玩笑
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然体性同一。一切佛像为佛宝,一切经卷为法宝,一切出家比丘(尼)为僧宝。唯此三宝能流传、维持佛法于后世。僧人传承佛陀衣钵,在这个没有佛住世的年代,僧人替佛教化众生,是人天之师。穿上僧衣,就代表着佛法不衰。
-
看到别人过得很好就嫉妒,有什么方法能减少嫉妒心?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身处的环境不一样,接触到的事物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当自己得不到某些东西,而看到别人拥有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嫉妒心。那么,面对自己的嫉妒心,该如何去应对呢?在《普贤行愿品》中,有一个说法说得很好,叫做随喜功德。
-
好人有标准吗,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是好人吗?
有句话说:“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感觉一般人比较容易做到。这和佛法讲的是不是符合?首先,我觉得这几个字非常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但问题是,好的标准是什么?这就需要有大智慧。经常有人说,做一个好人就行了,不用学佛。世界上有很多好人,